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治安好吗 莫桑比克首都 莫桑比克的首都( 二 )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治安好吗 莫桑比克首都 莫桑比克的首都

文章插图
万宝项目基地,写着“好味道”(Bon Gusto)的仓库
45岁的莫桑比克农妇安娜·费尔南多(Anna Fernando)是与万宝合作的450个莫桑比克农户之一 。自从2015年加入万宝的合作种植项目起,她每天5点到9点在自己位于万宝农场的2公顷合作种植田上劳作,她使用万宝提供的种子、农药和技术,一季的收入约30000梅蒂卡尔(约合人民币3000元),供养着一个18口人的大家庭 。
与中国人交谈时,安娜虽面露局促,但坦言道,“现在的米更好吃了,生活更好了” 。加入万宝的四年内,安娜家盖起了两间新房 。其中一间茅草搭起的土屋中,摆着一台小型电冰箱、一辆自行车,屋外架起了一块太阳能板,旁边一群羽毛斑斓的鸡鸭正啄食着谷物 。
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历史悠久,从派遣援非农业专家,到建立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方式不一而足 。而随着援助方式的改变,许多中国农业企业开始到非洲开始带有商业性质的经营活动 。其中,莫桑比克的万宝则是为数不多的,也是最大规模的粮食作物项目——这意味着其与非洲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
“在莫桑比克,通过与中国在水稻产业链上的合作,我们成功提升了水稻产量 。”莫桑比克农业与粮食安全部部长伊吉诺·马鲁莱(Higino De Marrule)11月1日表示,“在莫桑比克的中国公司把他们的技术和知识转移给了我们,中国与非洲、与莫桑比克的农业合作正朝着非常好的方向前进 。”
围绕“圈地”的口舌之争
“在贫穷国家启动大型农业项目的众多‘陷阱’中,该项目已经成为一个教训,这是一个政治、抗议和自然灾害的故事……”2017年5月23日,彭博社在一篇题为《从莫桑比克到密苏里州,中国建立全球粮食网络》的文章中对万宝项目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中国试图“为未来争取充足的粮食” 。
自从万宝项目落地莫桑比克以来,从不缺乏媒体的曝光 。然而,西方一些非政府组织、媒体和研究机构关于中国在莫桑比克农业投资的叙事常常绕不开三个主题:“圈地”、“愤怒的农民”、“紧张的土地关系” 。
关于“圈地”的叙事,不外乎指责“中国企业免费获得了莫桑比克大片的土地,将中国农民带来这里种地,并将生产的粮食运往中国” 。这与十多年前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关于中国在莫桑比克赞比西河谷建立“农业殖民地”的谣言不谋而合 。
但事实上,西方学者早已证伪过这个命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SAIS)主任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aurah Brautigam)在解读中非农业合作的《非洲将养活中国吗?》(Will Africa Feed China?)一书中指出了这则“虚构故事”中显而易见的谬误:大米在莫桑比克被视为战略性作物,且将大米运回中国的成本十分高昂 。而实际上,截至目前中国仍未在赞比西河谷有任何农业投资,莫桑比克政府还因此多次辟谣 。
中非基金派至万宝项目的董事刘宁川也对这种“圈地”叙事做出了回应 。他指出,莫桑比克耕地面积很多,约40%以上的可耕地荒废,万宝项目占地面积对莫桑比克来说是很小的,而且截至目前万宝生产的大米完全都是在当地销售的 。
“我们项目的土地都是自己开荒开发的,水利设施也是自己投资新修的 。”刘宁川还说道 。
中铁二十局委托经营管理万宝项目后,完成了配套的水渠恢复700公里、沟渠淸挖100公里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而据中铁二十局员工李京华介绍,在中铁二十局接管前,万宝还在赛赛市西贡巴林村为当地农民建了一所学校 。
此外,中铁二十局莫桑比克公司总会计师李彦斌表示,万宝也按照政府的配比雇佣当地工人,并为其足额缴纳社保 。之所以有中国农民来种地,是为当地农户起到示范作用,并为其提供种植指导,一定程度也能保证产量 。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治安好吗 莫桑比克首都 莫桑比克的首都

文章插图
万宝大米加工线上的莫桑比克工人
“万宝是一个投资项目,不是援助项目 。”曾多次前往莫桑比克中非农业合作项目进行考察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张传红对澎湃新闻表示,“但是你会发现,当地(政府)是有很多附加条件的,他(们)给了这么大规模的地,是让(中企)做一些基础设施帮他开发,并且若几年内不开发他(们)就有权给收回去 。”
2013年和2014年,林波波下游平原连续遭遇洪灾造成万宝农场颗粒无收,但张传红指出,洪灾背后也存在人为因素 。由于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上游国家为治理国内洪水考虑,泄洪至莫桑比克,而后者却未能修建起抵挡洪水的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