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过年有什么风俗 过年有什么风俗

过年有什么风俗1

昆明过年有什么风俗 过年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过年风俗有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拜年、放爆竹、团圆饭等 。
1、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
2、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
3、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
4、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
5、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
6、放爆竹: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
民间过年的7个习俗您知道吗?春节牢记三吃三不做,老传统别丢了2小的时候,过春节家里的大人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大年三十晚上过了12点要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年三十晚上要守夜、过年的时候不能吵架拌嘴、大年三十晚上要洗澡,穿新衣、初一到初三家里的垃圾都不丢,要存放在家里,初三之后再丢弃等;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期望来年顺顺利利,如今回想起记忆中小时候的春节,好像年味浓一些,过春节有意思一些;
那时,家里的长辈讲究的也多一些,虽然那时的生活条件没有如今富裕,餐桌上的菜肴和美食也没有如今丰盛,长辈们的那些讲究,如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中国地大物博,南米北面,不同的省份对待春节期间的一些民间习俗和传统可能不太一样,一些老传统如今想起来体现的是浓浓的年味,可能没有什么原因和科学依据,但这就是传统的习俗和春节期间的年味,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记忆中的一些民间过年的7个习俗,还有家里长辈们告诉我们的一些老传统,比如三吃三不做等;
一、民间过年的7个习俗您知道吗?1、大年三十吃鱼不能吃光
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其实就是家人团聚,可能这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家人一定要在大年三十除夕夜的晚上,吃一顿团年饭,寓意阖家欢乐、幸福美满,年夜饭的餐桌上是不可能少了鱼的,有的地方习俗是大年三十吃鱼不能吃光,而我小的时候,除夕夜餐桌上的鱼就是看的,根本不会让我们动筷子,可能家里的长辈们在乎的是来年大家都非常的富足,取谐音年年有余,这才不让我们吃鱼吧;
2、大年初一不扫地
大致的意思是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最好不要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财气、运气,但是大年初一,多多少少都会有登门拜年的亲朋好友,不可能不留下垃圾,所以,我家这边的规矩还是可以扫地的,只不过垃圾是往内扫,堆放在垃圾桶内,算是变通的办法,而且还给这样的行为增加了一些寓意,好像说是象征财宝进门,放在垃圾桶内则是财宝留住了;
3、大年初一不回娘家
大致上可以这样理解,我媳妇家的规矩也是大年初一不回娘家,而是初二回娘家,老丈人的解释是,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过年期间,也就是大年初一,婆家还有很多的亲朋好友来拜年,媳妇要在家里招呼客人、帮忙做家务、端茶倒水,因此初一不回娘家;
4、大年初一不睡懒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大致是表达珍惜时光,新年的第一天就睡懒觉,是有点说不过去,初一早起,预示着未来一年你都会比较勤奋,同时,新年的第一天还有很多的正经事要做,最重要的是要祭拜祖先,而且我小的时候,大年初一确实是起的比较早,要放鞭炮迎接新年;
5、大年初一不借钱
可以这样理解,过去的一年,辛苦劳作了一整年,应该是积累了很多的资源,应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这一天找人借钱,除了不太礼貌之外,至少说明你缺乏长远的见识,管理不好自己的劳动成果;
6、过年不打孩子不吵架
还记得我小时候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不小心将吃饭的碗摔碎了,爸妈本来是要发火的,家里的外公却说,没事没事,越摔越发,后来我才知道,过年期间是不打孩子不吵架的,主要原因在于,长辈们还是想图个吉利,期望来年顺利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