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是什么样的人


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是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1
形容聪明的人 , 不炫耀自己 , 从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大智若愚 , 汉语成语 , 意思是真正有才智的人表面上像愚笨的 。形容有大智慧的人因超出常人不被理解 , 其言语行为被人看作是愚钝的 。出自《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主谓式 , 作谓语、定语、分句 , 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 。
一起结合书法作品 , 说说大智若愚的含义2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表面上看上去很低调平淡 , 什么都表现的愚钝的样子 , 但是事情到最后却是做的很是成功 , 这类人的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智若愚 , 
大智若愚是一个四字成语书法作品中也是经常用到的 , 人们习惯把它悬挂在客厅,大厅,办公室,书房等地 , 可以用来装饰也可以过节的时候送朋友 , 晚辈 。
这个成语出自老子指真正有才德的人表面上很愚笨 。主要是讲的人在做事外表的现象 , 书法中体现也比较多 , 很多书法表面看似很普通平庸 , 普通字体但是实际很有能力 , 反而花哨的书法不一定代表的真实力 。
书法中写这四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一般采用的是楷书或者行楷的写法 , 要注意字体大小 , 字间距也要合理 , 该收的地方要收 , 该放的地方要放开 。采用这样的写法是悬挂起来比较醒目 , 且美观大气 。给人的感觉如同它的含义一样 , 表面上看上去很平淡 , 实际内涵比较丰富 。提醒我们做人就要做到大智若愚 , 书法练习也如此 , 多倾听 , 多采纳 , 为人低调 , 多积累 , 不要过于锋芒 , 做一个智者 。
古训丨大智如愚 , 大巧若拙3“大巧若拙”出自《老子》 , 也叫“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 。大巧若拙 , 大智若愚 , 不是故意装疯卖傻 , 不是故意装腔作势 , 也不是故作深沉 , 故弄玄虚 , 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 , 一种大方略 。
君子盛德 , 容貌若愚
“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处世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 , 其第一层含义是指得道圣人从外表上由于不逞能显智 , 好像傻子一样 , 但从本质上他却深藏智谋不露 , 是世上最聪明最灵巧的人 。
老子从俗人和圣人的比较中揭示了俗人和圣人在“智”上的差别:"我愚人之心也哉 , 沌沌兮(如婴儿无知无欲 , 纯粹补索);俗人昭昭(各炫聪明 , 各是其能) , 我独昏昏(好像昏昧不明);俗人察察(对各种事物皆能明察窥视) , 我独闷闷(闷然浑噩) 。”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君子盛德 , 容貌若愚"的意思 。
真正的智者追求的是大智而非小智 。有人说:外智而内愚 , 实愚也;外愚而内智 , 大智也 。外表聪明的人 , 将精明表现在外表上 , 处事炫耀张扬 , 却往往给人一种威胁感 , 被人提防 , 最终经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真正的智者 , 遇事算大不算小 , 处事低调 , 为人豁达 , 做事有节适度 , 从外表上看愚笨糊涂 , 实则内里心知肚明 。外愚内智的人 , 工作、生活中能与人和谐相处 , 左右逢源 。外愚内智是大聪明 , 是大智若愚的境界 。
三国时代刘备深谙“大智若愚”的智慧 。刘备多次被打成丧家犬 , 有次无奈投奔了曹操 。刘备素有英雄之名 , 为了麻痹曹操 , 就开辟了一块菜地 , 亲自播种、灌溉、施肥 , 让大家都觉得他胸无大志 , 用这种方法伪装自己 。
但曹操还是有意无意多次试探 , 某次曹操请刘备喝酒 , 席间谈话过于惊心动魄 , 这顿饭被后世称为“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都有谁 , 刘备故意拿袁绍、袁术充数 , 绝口不提自己 , 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 , 惟使君与操耳” , 心中秘密被点破 , 刘备吓得手里的筷子都掉了 。幸好这时打了一个炸雷 , 刘备装作怕雷掩饰过去 , 才没让曹操窥出破绽 。刘备容貌若愚 , 实质外愚内智 , 不露锋芒 , 韬光养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