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在古代又被称为什么 北斗七星在古代的寓意


北斗七星在古代又被称为什么 北斗七星在古代的寓意

文章插图
北斗七星在古代又被称为什么1七星的古代名称: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 。
古代"魁首"称呼的由来,还与北斗七星有关2文/令史魁首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荀悦的《汉纪·成帝纪三》,赏所留者,皆其魁首,或故吏善家子失意随轻侠者 。
【北斗七星在古代又被称为什么 北斗七星在古代的寓意】对于魁首的解释,一般指第一 。首自不必说,但魁何以指第一,就值得我们探讨 。
魁的寓意还得从古代的天文学说起,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星宿 。
而二十八星宿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古人也最重视北斗七星,它不仅可供人们在夜间辨别方向,还能定季节 。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七星组成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 。而把天枢和天璇连成直线并延长约五倍的距离,便可以找到北极星 。
而北斗七星连起来很像古代舀酒的斗形,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古曰魁 。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 。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
有了对天象的解读,人间自然也有相应的活动 。古人多爱书,所以会在立秋时节把家中珍藏的书籍拿出来晾晒,以此作为对书籍的定期保养 。
东汉《四民月令》中就有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的记载 。而七月七日晒书也渐渐被定为晒书节 。
而随着人们对星星的崇拜,开始演变出各种神话传说 。在神话传说中,北斗七星之首的天枢又被称作魁星,是天庭主管文运之神,民间谓魁星主文事 。
科举制度产生后,文人士子们无不想通过考试求取功名,所以对魁星推崇备至,而魁星又是于七月七日降生,故将晒书节又称为魁星节 。
另外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三十六天罡;还有七十二颗地煞星,每颗地煞星上也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 。
三十六天罡常与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联合行动,降妖伏魔 。而天罡星和地煞星的第一颗星分别为天魁星和地魁星 。
故而古代士子高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而魁无疑为第一的寓意,魁首自然指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