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墓珍宝传奇:慈禧死后随葬了多少稀世珍宝

导读:1908年10月22日 , 清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 。74岁的慈禧太后在安排妥当了光绪的葬礼、确定溥仪继位之后,吃过午饭就突然晕厥过去了 。任凭宫内太医们使尽绝招,也没法留住慈禧太后的性命 。
慈禧太后的安葬,完全是按照她生前的精心安排进行的 。因为慈禧在生前已经提前把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和金玉祭品陆续送往她在清东陵的陵寝地宫金井中安放,死后随葬在棺椁中的奇珍异宝,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
据史料记载 , 慈禧是在32岁那年贵为西太后的 。与东太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的她,便开始在大清王朝的皇家陵墓——清东陵内给自己和慈安太后精心挑选风水宝地,修建万年吉地 。慈禧、慈安两座陵墓的选址和规划设计据说整整花了9年时间才完成,之后用了6年时间建造陵寝,总计耗费白银500多万两 。这两座规制相同的陵寝建成后,在清代的诸后陵中已经是最豪华和最漂亮的了 。
然而 , 贪婪的慈禧并不以此为满足 , 在东太后慈安死后,慈禧利用一手遮天独自掌权之机,以她的陵寝定东陵年久失修为借口,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下令重建 。慈禧陵寝定东陵的重建工程耗时长达13年,耗费的钱财难以计数,直到她死的前几天才宣告结束 。重建后的慈禧陵,建筑材料之贵重,工艺之精美,装饰之奢华,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之首,甚至超过了清朝某些皇帝的陵寝,就连大清皇宫紫禁城也难以企及 。
网络配图
清代帝后的棺材,称为梓宫 。慈禧的梓宫比普通棺材大几倍,共分为内棺和外椁两层,都是采用极其名贵的金丝楠木打造的 。金丝楠木产自云南的原始森林中,质地细腻,能散发出馥郁的清香,被誉为稀世奇珍 。据说 , 尸体入殓于金丝楠木打造的棺材中,可千年不朽 。一副金丝楠木棺材从云南运到京城,光运费就得花40万两银子 。慈禧的金丝楠木棺材表面,漆了49道金漆,然后用藏文写了四天王咒语,以此护佑慈禧的亡灵 。
据史料记载 , 在慈禧入殓时,她的尸体上穿了一层又一层精美寿衣,每一件寿衣上都点缀满了珍贵的珍珠和宝石 。仅其中的一件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和一件绣花串珠褂,即缀有大珍珠420颗、中珍珠1000颗、小珍珠1500颗 。慈禧头上戴的是一顶镶满了珍珠的珠冠,其中最大的一颗珍珠大如鸡卵,重达4两(16两1斤的老秤),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之一,估价是2000万两白银 。她脖子上挂的是三串朝珠,一串由红宝石串成,两串由800多颗能释放出五彩光泽的东珠串成 。她口中含的是一颗夜明珠,这颗夜明珠最为神奇,是由两颗珰珠,也就是半圆珠组成的 。两颗半圆珠分开来,透明无色,合拢成一颗圆珠,便会发出耀人眼目的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能照见人的头发丝 。这是一件稀世珍宝,其价值无法估算,据说含在口中能保尸骨不化 。慈禧的手中,握着从东太后慈安那里弄来的那颗大如鸡卵的硕大东珠 。她脚上穿的,是一双镶满了珍珠和宝石的朝靴 。
在慈禧尸体殓入金丝楠木棺椁之前,先在内棺底部铺了三层非同一般的褥子 。第一层,铺的是一床厚约7寸的金丝宝珠棉褥,缀有大小珍珠12640颗、红宝石85块、白玉203块 。第二层,铺的是一床绣满了荷花的珍珠丝褥,缀有一钱重的珍珠2400颗,光这些珍珠就价值132万两白银 。第三层,铺的是一床绣佛串珠薄褥,上面绣有佛像,缀有成串的珍珠 。
满是珠光宝气的慈禧尸体殓入棺材后,在尸体上盖了一床西藏活佛进献的、据说能帮助亡灵尽快走向西方极乐世界的陀罗尼金被 。这也是一件稀世珍宝,明黄缎底,捻金织成,上边织有佛像、佛塔和25000字的经文,镶有大珍珠820颗,精致得无与伦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