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宋朝八贤王赵德昭神秘死亡的玄机?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 , 为了给将士们请赏 ,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 武功郡王赵德昭挺身而出 , 他要替这些将士们说句话 , 替他们讨要平定太原时候的赏赐了 。那么 , 赵德昭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呢?三点足矣 。首先 , 赵德昭认为必须颁赐 。按照惯例 , 只要打了胜仗 , 就应该犒赏三军 , 即使打了一个败仗 , 也要发些抚恤金啥的 , 要是国家一分钱都不掏 , 以后谁还为国家打仗呢?当然了 , 虽然讨伐幽州失败了 , 但这不能跟平定太原混为一谈 , 所以国家还是要论功行赏的 , 这样才能安抚军心 。
网络配图
其次 , 赵德昭认为应该对赵家天下负责 。对于赵德昭而言 , 赏罚不公 , 势必会导致军心动摇 , 如果不及时处理 , 将会影响以后的战争 , 甚至会影响赵家天下的稳固 。因此 , 作为皇子、作为赵家的一份子 , 赵德昭都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 , 去好好地提醒一下这位皇帝二叔 。最后 , 赵德昭认为自己的话应该好使 。自古以来 , 作为外姓员工 , 如果想让老板掏钱 , 势必要难如登天;相反 , 如果让本家亲戚去劝说 , 结果却易如反掌 。毕竟血浓于水 ,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活人 , 还得看看死人(赵匡胤) 。
【揭秘:大宋朝八贤王赵德昭神秘死亡的玄机?】对于赵德昭而言 , 他是太宗的侄子 , 太宗即位后 , 他仍然是皇子 , 更是太宗最宠爱的人 。所以 , 赵德昭觉得自己的话应该好使 , 自己的这个叔叔也应该接受这些建议 。综上所述 , 因为赵德昭有替民做主的意愿 , 他也是赵家天下的一员 , 更认为自己的话好使 , 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入宫面圣 , 去阐述自己的思想 , 并走上了这条直言进谏的不归路 。当然了 , 对于赵德昭这种“明知山有虎 , 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 是值得肯定的 , 也是值得表扬的 。
但是 , 他根本不知道 , 在这个世界上 , 很多事情是要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 光靠勇气和斗志 , 不一定就能够做成事 , 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 甚至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里 。单靠勇气行动的人 , 只能靠气势获胜 , 这叫作“鲁莽”;脑袋一团浆糊 , 盲人瞎马的玩儿命冲 , 最后只能掉下悬崖 , 这叫作“失足”;这种鲁莽加失足的人 , 虽然勇气可嘉 , 但最多称为“匹夫” , 绝不能称为“英雄” 。这个道理很简单 , 拥有勇气 , 虽然会让别人羡慕不已 , 但却未必能成功 , 甚至会白白送死 , 这就叫作“无谓的牺牲” 。真正的英雄 , 是要爱惜自己生命的 , 因为他们要留着自己的性命 , 去成就更大的辉煌 , 这才叫真正的英雄 。
网络配图
不知死而死 , 是为无知;知死而死 , 是为无惧;知死而不死 , 才是无敌 。只有这种“无敌”的人 , 才能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 , 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那么 , 这位挺身而出 , 主动请缨 , 为士兵讨要赏钱的赵德昭 , 他是不是一个英雄呢?要知道 , 在给这些士兵请赏前 , 赵德昭如果掂量过自己的分量 , 再看看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 。他就会清楚地知道 , 自己请赏这件事情 , 是多么的无知和搞笑了 。因为之前“黄袍加身未遂”这件事情 , 已经让这位皇子进了赵光义的黑名单 , 更成为这位皇帝的一个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