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计量单位DR 国际计量单位 7大国际单位制( 五 )


图15:欧姆1826年论文中的实验装置图

我们现在知道,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 。它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电阻也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它是否在电路中无关 。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和温度都有关系,其公式为R=ρL/S,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和温度有关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如铝在-271.76℃以下,铅在-265.95℃以下,其电阻竟然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如果把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制成超导材料,将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 。比如在电厂发电、运输电力、储存电力等方面采用超导材料,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消耗 。再比如,用超导材料制造电子元件,由于没有电阻,不必考虑散热的问题,元件尺寸可以大大的缩小,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超导材料研究是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必将在未来大放异彩 。

国际计量单位DR 国际计量单位 7大国际单位制

文章插图
图16:西南交通大学搭建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实验线平台

5 电容(C)的单位:法拉(符号F)

电容是指容纳电荷的能力,也叫电容量,它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单位用法拉(F)表示 。它的数值越大,表示它能装下的电荷越多;数值越小,能装下的电荷就越少 。
国际计量单位DR 国际计量单位 7大国际单位制

文章插图
图17:电容结构示意图

电容器的组成也比较简单,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极板,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就构成了电容器 。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 。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Q)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U)之比,用公式表达为C=Q/U 。如果一个电容器带1库仑电量时,两极板间电压是1伏特,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拉 。

前面我们讲电量时提过,1库仑是相当大的电量,由此,1法拉也是相当大的电容 。我们实际的电子电路中很少用到法拉(F)这个单位,用到更多的是微法(μF)、皮法(pF)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法拉(F) = 1×10^6微法(μF)
1微法(μF)= 1×10^6皮法(pF)

既然法拉单位这么大,为什么我们法拉定义成电容的单位呢?这要从电磁学的一位大神级人物——法拉第说起 。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法拉第出生于一个乡村铁匠的家庭,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只上了两年的小学 。辍学后,他开始当报童卖报,当学徒给老板干活 。小法拉第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科学方面的书籍,他找到一本读一本并认真思考做笔记,同时他还喜欢听各种学术讲座 。在他22岁时,当时英国鼎鼎有名的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1778—1829)独具慧眼,招收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小学徒做他的助手 。从此,法拉第踏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rsted,1777-1851)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注意 。

法拉第在对奥斯特实验进行详细研究后,一直在思考,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磁也应该能够产生电,但是如何才能够实现呢?终于在1831年8月,法拉第做了一个装置,如下图所示 。

他在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两个线圈,其一为闭合回路,在导线下端附近平行放置一磁针,另一与电池组相连,并接开关,形成有电源的闭合回路 。实验发现,合上开关,磁针偏转;切断开关,磁针反向偏转,这表明在没有电池的线圈中出现了感应电流!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在此之后,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亲手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这一原型使电能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成为了可能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揭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也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计量单位DR 国际计量单位 7大国际单位制

文章插图
图18: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示意图

国际计量单位DR 国际计量单位 7大国际单位制

文章插图
图19: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除此之外,1837年,法拉第引入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指出电和磁的周围都有场的存在,这打破了牛顿力学“超距作用”的传统观念 。1881年国际电学大会用“法拉”做电容的单位,就是为了缅怀这个名叫法拉弟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