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放假:唐代3个黄金周宋代春节一个月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 , 节假日很重要 。那么如果时光倒流几千年 , 古代那些为朝廷工作的官员 , 他们的春节是如何放假的呢?
唐朝
春节期间按单双号上朝、休假
古代官员过的新年 , 其实是指农历年 , 即正月初一 。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令》写道:“元正、冬至 , 各给假七日 。”“元正”指的就是新年 , 意思是说 , 春节放假7天 , 冬至放假7天 , 一年里有这么两个“黄金周” 。
网络配图
事实上 , 到了唐朝后期 , 黄金周有3个 , 而且小黄金周并不比我们少 。《唐会要》第82卷有一段专写节假调整 , 说唐德宗贞元年间 , 把寒食节的假期从3天调整到7天 , 加上春节7天、冬至7天 , 刚好3个黄金周 。至于小黄金周 , 就更多了 , 中秋节、腊八节、夏至、唐太宗过生日……这些日子统统放假3天 。另外还有21个只放一天假的传统节日 , 唐朝的法定假日之多 , 远超忙碌的现代人 。
唐朝春节虽然也只放七天假 , 但是按“元正前后各三日”放的 。也就是说 , 以大年初一为中心 , 初一之前放假三天 , 初一之后放假三天 , 加上初一 , 刚好七天假 。
也不是所有的唐朝人都按照法定的春节假期休假 。有的人可以提前休假 , 例如私塾先生和学生 , 一般腊月二十就能放假 , 正月二十才开课 , 放假整整一个月 。有的人永远没有固定的休假 , 像农民 , 必要的时候 , 大年初一也要到庄稼地里挥汗 。孟浩然有一首诗叫《田家元日》 , 田家就是农民 , 元日就是初一 , 这首诗里有两句:“桑野就耕父 , 荷锄随牧童 。”说的就是大年初一那天 , 还能见到农民劳动 。
某些唐朝官员也不一定能享受到像样的春节假期 , 因为唐朝有两个规矩 。第一 , 大年初一那天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早早地上朝给皇帝拜年 。这个规矩使得京官和高级地方官不能在初一当天跟家人团聚 , 而是要跟皇帝团聚 , 至少是先跟皇帝团聚 , 退了朝之后才能跟家人团聚 。
第二个规矩就是 , 地方行政长官在春节期间严禁离开衙门回老家 。这个规矩断绝了地方官在老家过年的可能性 , 他们要想跟家人团聚的话 , 地点只能定在单位 。
唐朝有个很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韦应物 , 他写过一首《元日寄诸弟》 , 五言十二句的古风 , 大意是说:我自从做了市长之后 , 每年春节都没回去过 。我在这个衙门里感到很冷清 , 也很无聊 , 什么时候才能与家人见面呢?
唐朝皇帝也写诗 , 唐德宗李括写过一首《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 大意是大年初一那天等百官拜过年 , 他又阅了兵 , 一整天没有消停 。唐德宗属于那种勤勉类型的皇帝 , 他在安史之乱以后登基 , 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 决心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 连连用兵 , 忙得不可开交 。他在任的时候 , 春节期间照样上朝 , 大臣叫屈 , 他说:那按单双号吧 , 单号上朝 , 双号休假 。于是唐朝高层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腊月二十八放年假 , 腊月二十九上班 , 大年三十继续放假 , 大年初一接着上班 , 初二又放假 , 初三又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