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习俗

立夏节气习俗1

立夏节气习俗

文章插图
1、迎夏仪式:古人非常重视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领文武百官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佩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
2、饯春:在江浙一带,明媚的大好春光过去了,人们难免伤感 。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
3、食野夏饭: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 。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 。这种风俗自比乞丐,以为可以厌胜而避灾祸 。
4、称人: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
5、吃蛋:上海立夏日风俗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 。
五一遇上立夏,5个老习俗,“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啥意思2立夏是24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将迎来立夏,太阳达到黄经45°,2021年立夏时间为5月5日 。立夏这一节气 其实早在战国时就已确立下来,这一天也是夏天的开始,此时气温也会明显提升,雷雨天气明显增加,农作物到达生长旺季 。
按照现在的气候学来看,平均5天气温在22℃以上就算进入夏季,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基本上立夏和气候学标准相差不大 。农民也会通过立夏节气的天气变化从而预测接下来的庄稼收成如何,从而做好农业生产工作 。
一、立夏习俗1、吃立夏饭立夏当天的饮食习惯有很多,例如百姓们则会喝上冷饮消暑,古代时朝廷会在这天将储藏的冰块切割开,分赏给官员食用 。还有“尝三鲜”的讲究,江南一带有吃“乌米饭”的习俗 。
不过要说最特色的还是要说吃“立夏饭”,它是一种独特的饮食,也就是用上赤豆、绿豆、青豆、黑豆、黄豆等5种颜色的豆子混合在一起,并添加一些白大米,这样就可煮成“五色饭” 。
它的寓意其实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相当,也就是使得人体变得平衡自然,起到养生的作用,让大家及时调理好身体 。
2、立夏吃蛋每个地方的立夏习俗各有特色,不过吃“立夏蛋”是各地都有的习俗 。在立夏前这天多家庭都会煮“立夏蛋”,通常是用上胡桃壳或茶叶末蒸煮,也就是“茶叶蛋”,煮熟了后需要趁热食用 。当然,在鸡蛋的选择上,往往是鸡蛋越圆越好,显得生活更为圆满,希望一年都能有好的收获 。
【立夏节气习俗】民间还有“吃了立夏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因天气炎热了后,很多人会有四肢无力的体感,食欲也会慢慢减退,人也显得消瘦 。民间相传,女娲告诉大家,在立夏日时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就可规避“疰夏”,因此挂蛋寓意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
当然,立夏还有“斗蛋”的说法,也就是立夏当天,孩子们胸前挂上鸡蛋,他们就会玩上斗蛋的游戏,两人拿出鸡蛋进行碰撞,没破的是赢家 。
3、称体重立夏当天称量体重的习俗,其实是在三国时开始的 。传说刘备离世后,诸葛亮让赵子龙将刘备儿子阿斗送到江东,交给孙夫人抚养 。当时刚好是立夏这天,孙夫人和赵云一起称了阿斗体重,并约定来年再称一次,看体重是否增加 。
之后,称体重这个习俗传入民间,并称只要这天称体重,那就不怕夏天消瘦,不然可能会重病缠身 。因此古代到了立夏这天,大人们都会准备好秤砣,让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称体重,并记录下来,等秋季来临时再称一次,看看体重变化如何,方便后续调理身体 。
4、“吃乌笋”在四川地区,立夏有吃乌笋的习俗,所谓的“乌笋”,其实是一种细长的竹笋,当地人在这一天都会食用,大家可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至于为何要吃,还是希望双腿能和春笋一样坚硬有力,这样爬山更容易一些 。当然,立夏后气温逐步升高,今后想要再吃就难了 。
5、忌坐门槛在立夏这一天,古人认为不能随便坐在门槛之上,传说如果立夏日坐门槛,那整个夏天就会变得疲倦,人也容易多病 。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很多人都不会坐门槛之上 。
二、俗语1、“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从字面上看并不难解释,如果在立夏这天刮起了大风,那小麦的收获就会受到影响,到时候麦子可能就会减产,这对农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在温饱难解决的古代 。为何刮风麦子就减产了呢?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定说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