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号的任务是什么-嫦娥5号工作任务

嫦娥5号的任务是什么1

嫦娥5号的任务是什么-嫦娥5号工作任务

文章插图
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 , 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 。嫦娥五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 , 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 , 也将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 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 , 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 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 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
嫦娥五号一路归来 , 到底有多拼?带你了解探月“全旅程”2你听过这幅对联吗?上联:嫦娥归来 , 全国人欢欣何似 , 下联曰:神舟远去 , 太空梦如愿以偿 , 你知道这则震惊的消息吗?今年12月17日 , 在太空中飞行的嫦娥5号返回舱于凌晨抵达地球 , 它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 不少人知道的是 , 此次探月 , 嫦娥5号携带了2公斤月壤归来 , 不得不说 , 它带回的土壤 , 所处的地点十分特殊 , 其周边有许多月球火山 , 所以说 , 这种土壤对人类探究月球的形成历史 , 和太阳等研究 , 有着不可小视的科学价值 , 可以说 , 本次探月 , 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 从返回舱降落的画面来看 , 除了抢镜的小狐狸外 , 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被现场科研人员贴满暖宝宝的返回舱了 , 猜你要问这暖宝宝是什么黑科技?
其实 , 它的作用单纯是保温 , 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返回舱里 , 还有很多未燃烧的燃料 , 一旦这些燃料冻住的话 , 无疑会给后期的处置工作添上不少麻烦 , 所以这个返回舱需要裹上大棉袄 , 为返回舱里的燃料保温 , 但你知道嫦娥归来 , 这一路上 , 她有多拼吗?首先 , 嫦娥五号的发射就可以被称为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 这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 , 在我们看来 , “打水漂”只是一种听上去很古老 , 也很有意思的游戏 , 你一定想不到 , 嫦娥五号返回器 , 也玩起了这种游戏 , 没错 , 它就是采用了这种类似“打水漂”的形式 , 安全返回地球上的 , 也能说 , 嫦娥五号的返回之举 , 是我国打出的第二个“太空水漂” , 第一个“太空水漂” , 是在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上实现的 , 显然 , 这是为嫦娥归来专门进行的技术探索 , 这里提一下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 , 就是嫦娥五号“太空水漂”技能的“制造”者 , 他们解释道 , 我国的这个“太空水漂” , 术语叫做“半弹道跳跃式返回” , 说白了就是 , 在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并滑行一定距离后 , 它会调整返回器的姿态 , 使其再次升高 , 随着返回器的升高 , 届时 , 它的速度会再次降低 , 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之际 , 这个返回器就不再满足成为一颗地球卫星的基本条件了 , 那个时候 , 它就会开始下落 , 然后以类似于神舟飞船的返回过程般回到地球的怀抱 。
从另一方面来看 , 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中 , 完成换乘绝对是人类航天历史上的首次 , 在距离地球5000KM左右的时候 , 返回器与加速器开始分离 , 此时 , 返回器的行李箱与地球的距离在我们看来 , 仅剩“最后一公里” , 这个时候嫦娥的速度 , 接近第二宇宙速度 , 它以11公里/秒的速度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 , 虽然这一举动尤为感人 , 倘若它一直以这个速度冲刺 , 恐怕最后 , 它自己会被烧到连渣都不剩 , 所幸的是 , 最终 , 嫦娥在技术的加持下 , 选择了我们刚刚提到的“半弹道跳跃式返回”的方案 , 嫦娥归来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打水漂”的形式 , 原因很好理解 , “打水漂”实际上就是为了借助大气层的力量 , 同期 , 它可以利用大气的阻力 , 与大气和返回器之间的摩擦 , 来消耗返回器的动能 , 因为有相关数据指出 , 从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算起到落地 , 期间 , 它需要在风驰电掣和大起大伏的状态下飞行六七千公里 , 好在嫦娥还有一项法宝 , 有研究人员解释道 , N(Navigation) , 即导航 , 在茫茫宇宙中 , 高精度的导航设备 , 可以帮助它实时获取自身的位置以及速度等信息 , G(Guidance) , 就是制导 , 简单来说 , 返回器中的计算机 , 会根据获取的当前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 结合落点位置进行制导处理 , 此时 , 它会自动规划出一条 , 从返回器当前位置到开伞点的最佳飞行路径 , C(Control) , 是指控制 , 通过向安装在返回器外的发动机 , 发送喷气控制指令 , 即可调整返回器的姿势 , 让返回器沿着制导规划出的轨迹完成飞行 , 聪明的小伙伴们应该已经看出来了 , 上面提到的G、N、C三者协同工作 , 就可以让返回器“条条大路通落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