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 )


(2)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 , 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 , 并饮酒吃肉 , 享受一番 , 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 , 更有吸引力 。
4.吃重阳糕
(1)据史料记载 ,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制无定法 , 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 ,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 口中念念有词 ,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2)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 像座宝塔 , 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 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5.祭祖
重阳节 ,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这一天 , 广东人称“拜太公山” , 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 , 特别是男丁 。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 , 不少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
6.赏菊
重阳日 , 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 , 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
7.饮菊花酒
(1)古时菊花酒 , 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 , 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 , 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 , 然后一并用来酿酒 , 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
(2)菊花酒汉代已见 。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 , 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 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 , 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 , 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
8.佩茱萸
(1)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 , 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 , 菊花又名“延寿客” 。
(2)《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 , 性温热 , 可以治寒驱毒 。而古人则认为佩戴茱萸 , 可以辟邪去灾 。
9.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 , 应重阳之典 。面要吃白面 , “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 , 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 , 以应“九九”之典 。
10.归宁父母
旧时 , 重阳节也叫“女儿节” , 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 , 在九月初九天明时 , 迎接女儿回娘家 , 这便是“归宁父母” 。
四、最美重阳诗词
分享10首最经典的重阳诗词 , 每一首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
1、被后世引用最多的重阳诗:《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 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 , 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 , 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 , 牛山何必独霑衣 。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 , 因二人都怀才不遇 , 同命相怜 , 故九日登齐山时 , 感慨万千 , 遂作此诗 。
杜牧是悲伤、消极的 , 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他说:尘世烦忧 , 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
“尘世难逢开口笑 , 菊花须插满头归 。”成为唐诗名句 , 许多诗人如苏轼、朱熹等都借用过杜牧的诗意 。
《唐诗绎》:通体浑灏流转 , 挥洒自然 , 犹见盛唐风格 。
如觉不满 , 即时转台 , 无谓日日抱怨 。世界那么大 , 一定有更好的人与事 , 正在等待如此可爱的你去追求 。
2、异乡最孤独的重阳诗:《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 他席他乡送客杯 。
人情已厌南中苦 , 鸿雁那从北地来 。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 , 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 。时逢重阳佳节 , 又是客中送客 , 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 , 于是作了这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