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赵县有着悠久的历史 赵县的由来

赵县的由来1

河北省赵县有着悠久的历史 赵县的由来

文章插图
赵县,商朝时为方国一圉之地 。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 。
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 。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有宋子,归巨鹿郡辖;棘蒲属恒山郡辖 。
西晋时,平棘治所移到棘蒲,属赵国 。曾一度又设宋子县 。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石勒据襄国(今邢台),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高邑县西南),辖平棘;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在位时,拓跋珪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
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赵州为直隶州,即直隶赵州,割赞皇归正定府,辖县有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 。
民国成立(1912年),十月废府,州改省、道、县三级制 。
民国2年(1913年)2月,赵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赵州为赵县,隶属冀南道 。
民国3年(1914年),冀南道改为大名道 。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赵县直隶于河北省 。
河北赵县是宋姓的最早发源地,刺客高渐离的藏身之处2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平朔县境内出土了一枚战国时代的“宋子”三孔布币,据分析,这枚古币为当时赵国(一说中山国)货币,上面的“宋子”二字说明这枚古币是在一个叫“宋子城”的地方铸造的 。那么宋子城在哪里?相关宋子城的正史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燕昭王世家》:“燕王熹四年,栗腹伐赵,王自将偏军随军至宋子 。”说得是秦国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使赵国一蹶不振 。燕王熹趁机伐赵,想灭了赵国,栗腹率军与赵将廉颇在赵燕边界的宋子城干了一仗,结果燕军大败,栗腹被杀,老将廉颇也因此被封侯拜相 。这个宋子城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一带,西汉时这里曾是宋子侯国,封地主叫许瘛(chì) 。
赵县宋子城遗址
《水经注》记载:“东径宋子县故城北,又谓之宋子河 。”宋子是何人?据说宋子是商武丁之子,这个人物早在一期卜辞中就有记载:“乙巳卜,王囗子宋 。”子,即王子,宋是他的封地,即商代宋国 。关于商代宋国故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根据周代宋国,宋地当在今河南商丘以南一带;但另一种说法认为商丘是周代迁封所致,实际宋国故地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一带,那里现在还有个宋城村,现有古城墙遗迹,即宋子城遗址,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廉颇以少胜多大败燕军的地方 。
宋的甲骨文
“宋”的甲骨象形是“庭院中栽种的树木”或“屋宇中的顶梁柱”,我们都知道,人类对树木的祟拜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流行,族中立社,必须要栽种树木,即所谓的社木,比如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树木是许多上古部落族人共同的信仰和图腾 。树木的高大、粗壮、枝繁叶茂普遍作为部落兴旺发达绵延不绝的象征 。我们都听说过古代有“华表”,相传尧帝时已出现,最初用于王者纳谏或路标,为木制,东汉时开始用石柱 。多用以宫殿、城郭或陵墓等大型建筑前作装饰,以衬托建筑物的磅礴气势,后来演变成为一种建筑形式,比如北京天安门前的白玉华表,细看之下,还有几分“宋”的形象 。但事实上,华表产生于早期部落图腾,是原始族人心目中的通天神柱,又称桓表 。从中也可以看出远古时期族人对“木”的顶礼膜拜,“宋”的含义可能源于此 。
天安门华表
宋国在卜辞中显示为伯爵,是商的宗国,虽然距离殷商王畿较远,但也不乏有众多商的附属国出现在遥远的北方一带,比如孤竹国,曼国 。据说宋子城曾出土过一些商代的青铜礼器,确属于商文化范畴 。卜辞:“已卯卜,王贞:鼓其取宋伯歪,鼓祸,囗朕事,宋伯歪从鼓 。二月 。”鼓,当为商代鼓地,从卜辞看,鼓地也属于商的成员国 。歪是宋伯的名字,这则卜辞可能记载了有关纳贡的事,大意是商王令鼓国和宋伯歪及时上缴贡赋 。商代鼓国当在河北晋州市鼓城村一带,与赵县相邻,卜辞中两地并提,也足以说明鼓地和宋地并邻 。卜辞:“癸酉卜,惟麂即鼓令取宋伯歪,二旬癸卯 。”麂(jǐ),一种类似麋鹿一样的动物,这可能是商王令鼓国向宋伯歪索取麂子作为贡赋的事,可见宋地盛产麂子这种动物 。卜辞:“贞:王自宋入 。”、“辛酉,王不自宋入 。”这是商王准备去往宋地活动的贞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