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怎么读,藳怎么读


藁怎么读,藳怎么读

文章插图
藁怎么读1gǎo 。部首:艹 。笔画:17 。笔顺:横、竖、竖、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横、竖、撇、捺 。基础释义:藁城(Gǎochéng),地名,在河北 。藁本义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根可入药 。亦称“西芎”“抚芎” 。也同“稾(稿)”,有禾秆,稿子、草稿之意 。
详细释义:〈名〉同“稾(稿)” 。禾秆儿馁嗔郎罢,妻寒望稾砧 。——宋·唐庚《自笑》又如:藁砧(稻草与砧板,古代行刑时的用具);藁人(用草扎成的人形);藁秸(稻、麦等的秆子)同“稾(稿)” 。稿子,草稿 。如:藁草(草稿)〈形〉同“稾(槁)” 。干枯 。如:藁草(干草) 。
组词:藁本、席藁、藁街、遗藁、兽藁、书藁、藁茇、藁草、脱藁、诏藁 。
容易读错的地名:邛、蓟、涪、涿、藁、邳、溧、嵊(一)2破解汉字的意义有两把钥匙:一、汉字的字形;二、汉字的读音 。尤其是对多音字,不知道借用那个汉字的读音,根本无法解释多音字的意义 。理解偏僻字的读音来源有助于认识这些偏僻字的意义 。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借音补义”是造字的基本原理 。有的借音字的音调和普通话的标音不一致,这是因为,普通话作为官方规定,不是历史读音来源,是建国后人为规定的 。河南话、陕西话都做过官话,读音的音调和现在的普通话相差更大 。音调和说话的语气以及地理环境有关,由于东北地广人稀,说话用字声音高调的多,人口密集的地区说话用字低调的多 。语气语调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如好“hǎo”和好“hào”,但是本义都是相同的 。
一、四川邛崃的“邛(穹qióng)”
邛(卭穷穹qióng)是由卭衍化而来 。卭是由工和“卩”会意而成的字 。工表示凿石的工具,古代就是石斧;“卩”是节的省形,表示人跪坐之形,卩在甲金文象一跪跽人形的侧面 。这种跪跽之坐法,是古人很有礼貌的规矩的坐法 。双膝着席臀坐踵上,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膝上 。至汉代还这样坐着 。后来流传到日本,一直沿用 。所以,卭的字形会意指人跪着用石斧凿石,借“穷”声表示穷人干的活 。卭的本义为穷人跪着用石斧凿石 。后由卭衍化为邛,指卭人部落而建的城邑,把跪着的字符“卩”改为邑“阝(在右)”,作地名,如临邛 。读音借“穹”声,来说明邛人用巨石垒穹隆为居室或墓穴 。引申为1[邛都]中国古州名。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 。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 。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当地产邛竹,多节,可以做杖 。2.[邛崃]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区75公里 。邛崃隶属四川省成都市,自古为“天府南来第一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75公里,始建于公元前311年古称临邛、建国初期设立邛崃县、1994年撤销邛崃县,改设邛崃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3.积劳成病 。
邛崃山
二、天津蓟县的“蓟(棘jì)”
蓟(棘jì)是由草“艹”、鱼和刀“刂”会意而成的字 。“艹”表示草本植物;鱼这里指鱼刺;“刂”表示用刀;鱼和“刂”表示用刀割鱼刺 。字形会意表示这种植物茎上多鲠刺 。借“棘”声表示此植物刺手 。蓟的本义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刺,叶子羽状,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 。全草入药 。也叫大蓟 。引申1.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为周朝燕国国都;2.蓟县,地名,在天津;3.姓 。
魁蓟
蓟县黄崖关长城
三、重庆涪陵的“涪(腹fú)”
涪(腹fú)是由陪演义而来,涪是由水“氵”和陪的省形“咅”(pǒu)会意而成的字 。“氵”与水有关,这里表示江;陪“咅”表示附属的小山,这里引申嘉陵江的支流 。借“腹”声表示内江,流经巴蜀腹地 。涪江,亦称“内江” 。嘉陵江支流,在四川省中部,源出九寨沟县南,东南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等县市到重庆市合川区入嘉陵江 。长700千米,流域面积3.64平方千米 。南坝以下可通航 。涪州、涪县、涪陵等因此水而得名 。
涪陵全景
咅(拟声pǒu)是立和口会意而成的字 。立表示站立;口可理解唾、呸、吐的省形,就是用口向下喷唾沫,表示对下人或仆人的不肖一顾
四、河北涿州的“涿(浊zhuō)”
涿(浊zhuō)是由水“氵”和豖会意而成的字 。“氵”表示水,这里指水滴;豖表示摘除母猪的卵巢 。摘除卵巢必然流血,以之为参照,涿表示水一滴一滴下流 。借“浊”声表示流出的污浊之水 。涿的本义为污浊之水一滴一滴下流 。引申1.涿鹿 ,即古代一种刑罚,墨刑于额;2.地名,故城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南;3.古水名, 相传源出河北省古涿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