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人口老龄化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长江下游人口老龄化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文章插图
人口老龄化原因伴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生育率下降,人类寿命普遍延长 。这两个方面保持不变,造就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国,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 。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 。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1、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我国的老龄政策制度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完善资金支持系统、提升养老的物质保障水平,更要着眼于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在“物质搞上去”的同时“服务跟上来” 。
2、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 。
3、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家庭养老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然而,当前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 。
4、丰富养老方式,拓宽养老渠道 。老龄政策制度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老年人口的新特点,丰富养老方式,拓宽养老渠道 。
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背后 四个关键词解读人口老龄化*北京5月12日消息(采访人员王晶)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的公布,有着多重意义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这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
关键词1:重要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又将对国家社会经济与百姓日常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谈到,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两个最重要特征 。
石人炳表示,这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也决定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本身的“重要”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也凸显了其“重要” 。
关键词2:长期
石人炳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生育水平不断降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这些奠定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至少在未来40年左右时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会不断加剧 。”他同时认为,生育政策调整后,我国低生育水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年出生人口数短暂增加后又延续减少趋势,即使不考虑死亡水平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状态都将是长期的 。
因此,石人炳表示,我们要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我国“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接下来很多社会经济政策制定,都要以这一基本国情为出发点 。
关键词3:机遇
石人炳指出,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人口老龄化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有“正功能”:一方面,与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这既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也为其提供了动力 。
另一方面,石人炳认为,人口老龄化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拉动经济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我们不能将老年人口等同于非生产人口,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本要素 。人口老龄化还有利于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增强储蓄动机,推动养老储蓄” 。石人炳说,这样能够保障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本供给,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创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 。
关键词4:挑战
从宏观角度讲,人口老龄化会从“人口资本减少”和“公共支出增加”两个方面对社会经济带来调整 。石人炳分析,从家庭角度看,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水平还不算很高,未来20-30年会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他强调,在深度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各方要做好各种“积极应对”的准备,“迫在眉睫” 。
【长江下游人口老龄化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