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都有哪些 老北京小吃都有哪些图片( 二 )


但豆汁儿在大多数老北京人的心中,可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时不时的就要上豆汁店打上一桶,带回家慢慢享受,甚至在老北京有句话说“不喝豆汁儿的都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 。
其实豆汁的酸馊味来自于神奇的发酵,绿豆磨成细浆后,下层沉淀的为淀粉,上层漂浮的淡青色汤水便是发酵前的豆汁 。再经过时间的催化,生豆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完美蜕变,煮熟后与金黄酥脆的焦圈和辣咸菜同食,就是老北京人最爱的一口 。
对于外地人来说,其实喝豆汁要卸下防备,感受酸臭味消退后的回甘,淡淡的豆香味也慢慢散发出来,越喝越香,大概这也可能是老北京人对它偏爱有加的原因 。
二、卤煮火烧面对满满一碗装了猪肺、猪肠、五花肉的卤煮,老北京人看见眼里能直冒光,再淋上蒜汁,放上香菜,即使拿一只再昂贵的烤鸭都不给换 。一碗卤煮火烧,喜欢它的人恨不得一天连吃三顿,不喜欢的人见了则想拔腿就跑,实在无法享受这充斥着浓浓腥臭味的卤煮 。
对于爱吃卤煮这口儿的人来说,猪肠软糯Q弹有嚼劲,猪肺鲜嫩中夹带脆感,五花肉肥瘦相间,被卤的咸香,吸满汤汁的炸豆腐有着油香,切块的火烧有着面香,吃起来还柔软不失筋道,这些全部汇聚于一碗之中,香味远远要大于那丁点的腥臭味 。
三、炒肝儿炒肝儿诞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在“白汤杂碎”上减去了猪心、猪肺,再勾上芡汁,便成了“初代”炒肝儿 。后来又选用了酱油、味精等调料代替了原本的口蘑汤,却意外的受到了北京人的欢迎,逐渐成为北京城小吃的佼佼者,让北京人心甘情愿的一大早的就去买上一碗喝 。
然而就是这么一碗能开启北京人美好一天的炒肝儿,外地人对其的接受度并不比卤煮好多少,不是无法接受腥臭的猪大肠,就是不喜奇特口感的猪肝,或者是在看到那一碗黏糊酱色的芡汁时就被劝退了 。
其实炒肝儿能名扬至今,依赖于北京人爱吃“下水”这口喜好 。一碗炒肝儿在北京人的眼中,那是汤汁晶莹透亮,肝香肠肥,咸香混合着蒜香,配上二两包子蘸着吃,托着碗沿着碗边转圈吸溜着喝,那叫一个醇香味美,舒坦的很 。
四、麻豆腐和麻婆豆腐有一字之差的麻豆腐,实际上与麻婆豆腐天差地别 。大部分人初见时都会觉得那看起来绿中发灰的豆腐,闻起来也是一股子酸馊味,肯定不好吃 。
这麻豆腐和豆汁其实是属于一个家族的,发酵好的豆汁烧开后,用布过滤出来的是豆汁,布里剩余的残渣便是麻豆腐,散发着和豆汁相同的酸香味 。麻豆腐的名声虽不比豆汁、炒肝儿大,但也确确实实是老北京人的“心头爱”,一段时间不吃,心里的馋虫就会跑出来,急切的想吃上一口 。
麻豆腐吃前要炒,通常是搭配羊油、黄酱、青韭和雪里蕻四种配料,喜欢吃辣的再加上一勺炸好的辣椒油,爱它的人能一顿吃两盘 。只不过一般人,单是看到这盘豆腐的卖相就难以下口了,敢于尝试的也大多被羊尾油的羊膻味和豆腐的酸味纷纷打败了 。
五、芥末墩儿如果不是北京人,只听“芥末墩儿”这名字肯定猜不到它是用大白菜做的 。北方的冬天,甘甜爽脆又便宜的大白菜永远霸占食材榜第一,而北京人吃大白菜的方法更是多之又多,像用芝麻酱拌好的乾隆白菜、与肉丸子搭配做出的熬白菜、辣椒炝炒出的辣白菜等等,还有就是这层层渗着芥末的白菜叶码成的“芥末墩儿” 。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人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凉菜,吃得油腻了来上这么一块芥末墩儿,清脆利口,等芥末的辛辣直冲脑门,眼泪流尽,清爽感迅速袭来,大鱼大肉的油腻也随之被卷走,剩下一缕甘甜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可若是顶不住那芥末的辛辣,估计再也不敢尝试这道传统的北京味儿了 。
六、臭豆腐此臭豆腐非彼臭豆腐,在北京一般说起的老北京传统小吃臭豆腐,并不是长沙、南京等地那种油炸的臭豆腐,大多是指王致和臭豆腐,是属于豆腐乳的一种 。王致和臭豆腐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曾还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并赐名为“青方” 。
王致和臭豆腐和普通油炸臭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但是,对于不接受它的人来说,一瓶臭豆腐和一罐鲱鱼罐头的威力相同,开盖的瞬间就能被熏得“落荒而逃” 。
而多数北京人却能从容面对,细细品味臭豆腐的特殊香气,一块炸好的馒头片抹上香油、花椒油、辣椒油,小半块臭豆腐,吃起来酥脆咸香滋味尽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