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的寓意_天禄是什么( 四 )


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上枝荫覆数亩 。其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 。树下有石骐驎二枚,刊其肋为文字,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 。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 。父老谓其神,皆含血属筋焉 。
《西京杂记》本乃文人笔记小说一流的文字,似幻亦真,半是采撷真实半是无稽想象 。因此这两件西汉离宫五柞宫中藏着的石骐驎,说是来自骊山皇陵,却被勾画得通了灵,竟生了血肉筋骨,简直犹如羚羊挂角,仙影飘然 。
目前考古实物中所见的陵墓石兽,最早是西汉霍去病墓周围的石刻群,它们形象展示了陵墓石兽的形制 。东汉陵墓的神道石刻已成规模,也被制度化,其中的石兽往往被布置在祠堂或祠庙之前,成对出现在墓前大道(神道、隧道)的两旁 。
东汉时期,现实中的狮子因其凶猛威力而被艺术化,变成天禄、辟邪石兽,位于墓园的神道两旁,以镇压危害死者的鬼魅,起到辟邪除凶的作用,保护亡灵并引导帮助其顺利升仙 。目前发现的天禄、辟邪石兽,不少是成对出现,加上其出土墓葬的空间分布,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东汉的墓园制度 。如在四川雅安高颐阙、芦山樊敏墓前的有翼石狮 。
高颐阙位于雅安县城东七公里处,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分为东、西两阙,两阙相距13.6米 。在高颐阙的北面有高颐墓,距离阙有163米 。墓前有碑,碑文曰“汉孝廉高颐墓” 。阙前排列着两只狮身石兽,身高1.1、长1.6米,肩生双翼 。如此,从北至南,墓、碑、阙、兽,就构成了高颐墓园的整体形貌,这对于我们了解汉代墓、阙的布局有一定参考意义 。
石刻的天禄、辟邪大多出自墓葬茔域范围内,也有部分传世品 。目前全国有数十件被考古工作者命名为“天禄”“辟邪”的东汉石兽,或者虽未有明确的定名,但也具备有翼、带角、类似狮子等特征 。它们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四川等地 。各地区出土的石兽,都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 。
河南地区出土的天禄、辟邪最多,造型也最为精致完善,基本以狮子作为原型,配以羽翼或角,身形矫健精干,大都是昂首挺胸、迈步向前的姿态 。河北地区出土的石兽较之河南石兽,整体造型类似,皆昂首挺胸,但体态更为宽胖浑圆 。四川重庆则是中原之外、崛起于西南方的又一石刻重镇,这里的石兽最为浑朴,整体造型虽类似于昂首挺胸、迈步向前的翼狮,但雕刻手法更为粗狂朴拙,不如中原地区的细腻精致 。
一对天禄、辟邪精品
在这数十件石兽中,有一对东汉中期晚段的天禄、辟邪,以其活灵活现的动态造型、精雕细琢的高超技法和雄奇瑰丽的艺术想象,为我们展示了汉代人的精神风貌和雕刻水平 。
这对东汉有翼石兽出土于1954年河南洛阳涧西区孙旗屯防洪渠工地 。其中一只头顶长双角,它刚出土时,眼部以下部分均已残缺,后经修补完整;通高109、长166厘米,现藏洛阳博物馆 。而另一只则头顶长独角,通高122、通长165厘米,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洛阳孙旗屯出土一对有翼石兽(上图版承霍宏伟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展厅拍摄;下图版采自中国对外文物展览公司:《黄河文明展》,中日新闻社,1986年,第122页)
这对石兽的整体造型都呈“S”形,行走状,质地为青灰色石灰岩,独角兽全身被淡红色土锈所包裹 。独角兽首略向右偏,双角兽首则是微向左偏 。面部五官清晰,双目圆睁,眼部线条狭长而流畅,内眦开角宽阔,好框入其中又大又圆的瞳孔,而上边一抹眼线自前往后勾勒出先扬后抑的线条、到眼角处又斜飞延伸,呈现出近似丹凤眼的眼型,格外神采奕奕 。眼角之后,各自两只椭圆形的耳朵挨着头部向后斜伸 。两兽的鼻子顺着面庞上仰,露出两只鼻孔 。鼻子下,各自的大嘴张开,各露出上下的一排牙齿,下排可见獠牙,舌头均向上翘起,似乎它们正在咆哮,引来雷霆万钧 。下颌各一条长须垂胸 。
两兽颈部略微前伸,颈项上部皆阴刻七字隶书铭文“缑氏蒿聚成奴作” 。它们的身形矫健,前胸挺起,呈现出昂首挺胸的样子 。肩生双翼,脊背呈连珠状,身体重心位于前部 。身后均拖有长尾,尾巴粗大,始自臀部上方凸出略向上翘的根部,随后部分自然下垂,向后外括,略呈成“C”字形 。尾巴以阴线刻的兽毛分作四段,独角兽的尾部最下一段则未见阴线刻,打磨光滑 。它们尾末皆直抵底板,在四爪足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增强稳定性的支点,5个支点一起落于长条形底板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