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即时通讯软件 局域网即时通讯工具


局域网即时通讯软件 局域网即时通讯工具

文章插图
我国即时通“聊天软件”的鼻祖——安太堡矿
在平朔安太堡矿中外合作期间,美方1986年就全面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也不乏一些企业管理及实用办公软件 。基于微机的纯英文实用小软件(WordPerfect、WordStar、Lotus1-2-3等)暂且不表,就在我当年负责运维的IBM SYSTEM/36主机/终端式的计算机上就有不少这样的实用软件,有些实用软件理念及技术后来甚至对社交交流、商务处理、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016年5月笔者与同事聊“微信”的前世今生时,不由地想起了当年安太堡矿的“关于聊天软件”的一些陈年往事 。当时,笔者翻出自己早年撰写、2011年发表在“畅享网”专业博客上一篇回忆文章《我国第一个即时通(聊天)软件竟诞生于平朔安太堡矿!》,并将其转载到平朔电力工程公司微信公众号媒体(旧版)上 。当时虽然没有多少人浏览此文章,但现在看起来确实挺有现实意义 。下面,笔者再次?将此文章简单修改后并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吧 。

安太堡矿聊天软件(UT140)的由来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到当时西方国家“巴统”组织的制约,有很多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及其仪器设备无法从国外直接引进 。“巴统”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简称,该组织是1949年11月以美国、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而成立国际组织 。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 。然而它所制定的禁运物品列表后来被“瓦森纳协定”所继承,并延续至今 。
1987年,当时“巴统”还在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及禁售先进武器,因而国内的高端计算机系统及实用软件极少,而在国内“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案例”几乎没有 。当时安太堡矿凭借中美合作的机遇,由美方协调主导引进了成套的管理信息系统(全英文界面),从而使我们安太堡矿一些人较早就见识并应用了当时国内其他机构及企业无从接触的企业计算机管理先进理念及技术 。
当时,安太堡矿的计算机软硬件大多是外方从国外直接引进中国,另外老外还带来了一些禁止中国进口的“计算机技术刊物” 。中外双方计算机人员将国外刊物上刊登的应用软件程序清单,采用手工方式输入安太堡矿IBM SYSTEM计算机并最终调试形成了一些实用软件 。安太堡矿聊天软件UT140就是当时我们引进调试的“实用软件”之一 。
1987年 ,美方计算机人员Tim.R.Bush将国外计算机杂志上的一个软件清单输入到安太堡矿的IBM S/36系统中,并按照系统中实用程序的命名规则将该软件命名为UT140 。UT140软件实现了安太堡矿计算机系统中各终端用户的即时聊天功能,当时计算机主机房的系统操作员主要用此软件进行英文信息群发(如:群发停机通知) 。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种计算机局域网终端之间的聊天交流理念,后来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上的不同计算机之间实现,并且给世界及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1996年以后,这种即时聊天功能通过ICQ、OICQ(QQ)、微信等软件,实现了在互联网上的即时通讯功能,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沟通方式 。

聊天软件(UT140)功能及应用
UT140是安太堡矿IBM SYSTEM/36计算机系统各终端用户在其主机系统中进行“发送及接收信息”的聊天软件,其聊天功能与后来的ICQ、QQ软件的基本功能大致相同 。下面我就具体介绍该基于局域网实时聊天软件(UT140)的功能及应用 。
在IBM SYSTEM主机/终端计算机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用户只要在命令行上键入MSG命令及相关参数,即可实现用户之间相互发送信息 。该MSG命令的格式为: MSG〔ALL,〕〔User-Id,〕〔WS-Id, 〕Message Text 。其中:MSG是命令; ALL是所有的用户;User-Id是用户标识;WS-Id 是终端号 。
当用户在终端屏幕下端发现有其他用户发来信息的提醒标志时,该用户只要在命令行上键入MSG命令,即可接收其他终端用户发来的信息 。但是,该MSG这个命令使用时,不能在一个屏幕上同时实现交互式的信息发送与接收, 即:无法实现系统内用户的交互聊天功能 。而我们调试的UT140程序则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 。
令人惋惜的是:当年我没有用相机将UT140的屏幕画面拍照下来,由于当时UT140是字符构成的画面,当时还没有图形界面,我只是将其屏幕用针式打印机打印下来了 。该UT140程序一运行, 就出现以下交互式聊天屏幕(可惜当年笔者没有用相机拍照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