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怎么读_剡县怎么读


剡怎么读_剡县怎么读

文章插图
剡怎么读1yǎn、shàn 。剡,是一个汉字词语,两种读法 。1、读剡(yǎn),指姓氏,与秦始皇嬴政同宗;古代五射之一 。2、读剡(shàn),指山名、剡山、剡溪、溪水名、剡湖,一个人工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嵊州境內 。书写顺序:点、撇、撇、点、点、撇、撇、点、竖、竖钩 。常用词组:剡山、翠剡、剡薦、剡鋒、剡章、剡利、剡木入窍、刳舟剡楫 。
“子猷访戴”典故在“剡”字唐诗中的运用汇析2《剡溪访戴图》
剡溪 谢南华 摄
剡溪在剡县(今嵊州市、新昌县) 。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九六《剡县》载:“剡溪,在县南一百五十步……即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之所也 。”
剡溪自古与绍兴鉴湖并称为越中胜景 。唐诗中往往把剡溪、剡江与剡县、剡中乃至越地、会稽的名山胜景连在一起 。在唐朝,慕仰剡地山水、求贤访古、涵吸剡溪文化思想之风盛行 。唐代诗人入剡成风也可说是六朝高僧名士隐剡的流风余韵 。
剡溪流经的区域为剡中,指唐时越州剡县一带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入越访剡之后留下了哪些“剡”字唐诗?据笔者编著的《剡字唐诗集评》一书统计,有80位杰出的唐代诗人,创作了150首(含一残句)的“剡”字唐诗 。从一个“剡”字,可以观止唐代诗人恋上“浙东唐诗之路”的剡缘剡情剡韵 。其中有22位诗人创作的40首“剡”字唐诗引“子猷访戴”典故入诗,以此可窥见唐代诗人入越访剡是为了追慕魏晋遗风之一斑 。
典故由来
“子猷访戴”的典故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 。其文曰: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就是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出典 。此典赞颂了两位高人逸士纯真深厚的友谊,后人用来形容思友、访友;或写洒脱任诞,随兴会所至,趁一时高兴;亦用来描写与子猷访戴相关的情趣及雪夜景色 。
王子猷,东晋文学家,字徽之,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三子 。《晋书》本传说他“性卓荦不羁” 。东晋时,士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子猷也如此 。他弃官东归,退隐山阴 。清同治《嵊县志》卷三《桥渡》载:“子猷桥在艇湖山麓 。晋王子猷返棹于此,旧有桥 。”
戴逵,东晋文学家、雕塑家、画家 。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 。少博学,好谈论 。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 。太宰司马晞使人召其弹琴,戴摔琴于地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遂避居剡县 。《晋书·隐逸传》评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 。” 永和初与子勃、戴颙同隐于剡山,卒葬于剡 。清康熙《嵊县志》卷三《景迹志》载:“戴安道宅在剡源乡,有戴溪后徙桃源乡,乡有戴村,村多戴姓,其遗氏也 。又孝节乡有别业,遗址今其地称逵溪 。”
在“剡”字唐诗中的运用
在常人眼里的“怪人”王子猷,恰恰用他怪异的行为,为“唐诗之路”遗留了美丽的花瓣,也为剡溪平添了无限的人文魅力 。这故事洋溢着文人随心之所欲的“逸兴”,似乎正契合唐代诗人的诗意,这在“剡”字唐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
(一)初唐
唐诗中,剡溪已被称为“日夜入东溟”(方干《和剡县陈明府登县楼》,《全唐诗》卷六五一)的仙溪,入剡一游,竟成为人们最向往的风流雅事,就连武则天时期深锁皇宫里的一个宫女也写过一首歌辞《离别难》,其中就有“剡川今已远,魂梦暗相亲”(《全唐诗》卷七九七)的诗句 。此句引东晋王徽之雪夜访戴入诗,借“剡川”来暗指丈夫囚禁处 。据《四明丛书·四明诗干》云武后宫人为“剡川士人妻,配人掖廷” 。
(二)盛唐
唐代诗人游浙东名山必到剡中 。诗人们怀着欢愉的心情,沿着谢灵运游览的路线,借着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雅兴,到浙东寻幽览古 。盛唐时期来了李白、杜甫等13位诗人,留下了27首 “剡”字诗 。诗中多借剡溪起兴,表达访友或对雪思友的情怀 。特别是大诗人李白三入剡中,连作12首“剡”字诗,摘得“剡”字唐诗桂冠 。李白“剡”字唐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多次引“王子猷雪夜访戴”典故入诗,且没有一次正面取其造门不前而返的情节 。现将李白“剡”字唐诗用典内容取向分类列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