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古代最狠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都比不上他

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
辽国将领杜重威请求归降 。
这个杜重威本来是后晋石敬瑭的将领,后来率领十万兵马投降契丹 。恰逢这个时候辽帝耶律德光病死,刘知远称帝,杜重威想要借机重归中原王朝 。
五代时期的乱世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像杜重威这样手握重兵的将领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
皇帝对于边镇节度使往往难以掌控,这种情况下,节度使防区互换就成了一种有效措施 。一个人在原来的防区势力庞大、盘根错节,但一旦换到另一个地方掌控力就会大幅下降 。
为了展现归降的诚意,杜重威上疏刘知远请求调任换防 。
不过这是杜重威的攻心之计,他只不过故作姿态而已,料想刘知远一定会驳回他的请求 。
【他是中国古代最狠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都比不上他】没想到,刘知远顺水推舟表示接受,让杜重威和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 。
杜重威拒绝接受命令,他立刻再次使出看家本领——“反叛” 。他让儿子杜弘璲去做辽国的人质,请求派兵支援 。
辽国派将领杨衮率一千五百人,张琏率兵二千,前去增援 。
公元947年,农历闰七月十八日,刘知远派高行周为主将,慕容彦超为副,讨伐盘踞邺都(今河北省大名县)的杜重威 。
这两位将领的搭配有着严重的问题 。虽然名义上高行周是主将,但慕容彦超是皇帝刘知远的同母弟,仗着身份特殊,他根本不服从高行周的命令 。
高行周经过分析,提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战略:秘密前进,突然将邺都包围,断绝其援救,让杜重威困毙 。
慕容彦超反对,皇亲国戚的身份使得他养成了骄横的脾性,他认为对待敌人就如同对待下人一样,直接打就行了 。
为了与高行周较劲,慕容彦超充分发扬搬弄是非的能力 。
高行周的女儿嫁给了杜重威的儿子,慕容彦超就抓住这一点不放,他宣称:高行周果然是个好父亲啊,女儿在城里,打死也不进攻 。
这种情况让皇帝刘知远感到不妙,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事 。正巧此时,李涛上疏建议刘知远亲征 。刘知远予以采纳,亲往前线节度大军 。
十月十七日,刘知远抵达邺都 。
高行周首先向刘知远奏报军情:城内的粮食还没吃完,现在急着攻城未必能攻得下来,不过白白送命而已,不如等他们粮尽,不战自溃 。
刘知远精通军事,他听高行周这么说深表赞同 。
这使得慕容彦超非常不满,他不分时间、场合,逮到机会就攻击、欺辱高行周 。
高行周无法,痛哭流涕向大臣们哭诉,最惨的时候甚至手挖粪土,往嘴里塞 。他要用自己的惨状控诉慕容彦超的嚣张跋扈 。
这件事很快被刘知远知道了,他心中了然,过错在慕容彦超这一边,于是让苏逢吉和杨邠去调解,同时也把慕容彦超叫来一顿臭骂,让他给高行周道歉 。
这样一来,后汉军的内部矛盾才有所缓解 。可以想象,如果刘知远不亲自来,后果将是怎样 。
杜重威这个人非常狡猾,降而复叛,如同家常便饭,说的话自然也是信口开河 。
刘知远还没有御驾亲征的时候,杜重威就说:要是刘知远亲自来,我就投降 。
结果刘知远真的来了,还派给事中陈观去谈判 。
杜重威知道陈观是来劝降的,紧闭城门,拒绝见面 。
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投降是暂时的,反叛才是永恒的 。
套用一位知名“网红”话来说:不可能的,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给别人打工的!
杜重威要做自己的王 。
不过,现实却令杜重威沮丧,邺都被围困很长时间,粮食已经吃光 。城内的人心也出现崩溃迹象,很多人都自行逃出城去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