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政宗和德川家康,日本战国伊达政宗有背叛德川家康吗

求德川家康伊达政宗书的全名如织田信长菊与刀

伊达政宗和德川家康,日本战国伊达政宗有背叛德川家康吗

文章插图
《德川家康》、《伊达政宗》两书是没全名的 。不过《丰臣秀吉》有,叫《光与火》 。还有《宫本武藏》全名叫《剑与禅》 。
希望采纳
如果楼主对日本战国史感兴趣的话,我QQ1084783446,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
日本战国伊达政宗有背叛德川家康吗
伊达政宗和德川家康,日本战国伊达政宗有背叛德川家康吗

文章插图
小小大名怎么能跟天下霸者抢政权?如果向德川家发起挑战自己就是叛军,因为德川秀忠是征夷大将军,并且拥有京都和众多兵力还有很多忠心家臣...就算伊达政宗再高明也抵不过人海战术吧.. 因为没有可以完胜的实力抢也抢不过,所以没有夺取政权
做个了断,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 武田信玄 上杉谦信 伊达政宗 毛利元就 排个名次
伊达政宗和德川家康,日本战国伊达政宗有背叛德川家康吗

文章插图
这些都是日本战国的大名啊,那排起来就按照个人能力和势力成就分析吧首先当之无愧的绝对是织田信长,他是整个战国中唯一一个自己创造机会几乎征服了日本的人,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死后追赠正一位太政大臣 。有人说他跟曹操很像,我觉得不见得,我更认为他像腓特烈巴巴罗萨,在各个方面都很像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蔑其为“县长”,但是织田信长却从三分之一个尾张“县”发迹,击破了两次信长军事包围网,使用极为精妙的战术在各个战场上以少胜多,最终建立了全日本最强大的势力 。织田信长的军略十分强悍,他对各种兵装的特点性能都了如指掌,并且对军备制度都十分擅长 。在研究葡萄牙人的火绳枪之后,他发明了三段击战法,是让三个人一组,三把火绳枪,两个人装弹,一个人射击,从而增加了准确度,也大幅提升了射击速度,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火枪齐射战术,比欧洲人早了一两百年,堪称世界之最 。在对付毛利水军的时候,他发明了装甲厚达7.6厘米的巨大铁甲船,船内配备各种小型舰载加农炮和大量的大口径步枪,仅仅七艘船就装下了五千人的军队,比现代战舰的前身高丽船还要早半个世纪 。而在兵源方面,织田信长不强征农民,而是召开各种比武大赛、相扑大会,把前几千名带去参战 。他懂得领内经济的重要性,废除所有关锁,不收任何商税,并建设乐市乐座给商人摆摊 。他懂得战略储备,在国内大量囤积兵粮、资金用以周转,而当时的大名经常有打仗打到一半粮食耗尽而不得不向商人以重金收购的例子 。(当时的士兵是各带各的粮食,没有向中国一样的粮草车队 。)在人事方面,织田信长唯才是举,从不论身份,而且立功者都会从信长那里会得到十分丰富的奖赏 。信长最终因为手下明智光秀的反叛魂断本能寺,13天后秀吉为信长报仇,以此征服了日本,织田信长的政略在后来被丰臣秀吉继承并发扬,丰臣秀吉之下的盛世全部都是由织田信长创造,假如信长没有死在本能寺,那么日本的历史、东亚的历史,甚至世界的历史都将被其改变,所以排第一,当之无愧 。辞世词据说是平敦盛——人间五十年,与下天比之,如梦亦似幻,一度生于世,岂有长生不死者 。仅次于其后的,我认为就是信玄公了,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浓守护,甲斐守护,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 。信玄公的政治手腕远比信长更强大,他十分精通管理领民的方法,让臣民都对他十分尊敬,势力内都对他十分忠诚,并且内部也十分团结 。信玄公饱读兵书,以《孙子兵法》中的“风林火山”最为著名,信玄公懂得各种战场应该使用的策略,堪称日本的拿破仑 。武田家的骑兵身穿红色铠甲,马的颜色也以褐色的鹿毛为主,在突击的时候像火一般,给敌阵带来极大地破坏 。武田家的步兵训练有素,组成的长枪方阵进可攻、退可守,在各种战斗中都作为压阵军来使用 。武田家还有一种投石索的部队,专杀敌人骑兵,没有任何人能突破这种武器的封锁(除了上杉谦信) 。武田信玄像信长一样唯才是举,但怎奈何身处山中,行动不便,西边是斋藤道三专门用来对付武田家的日本海拔第一城岩村城,南边是同盟今川家,东边是同盟北条家,北边又被上杉谦信牵制了十多年,严重影响了武田上洛的速度,在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使用啄木鸟战术,像拿破仑一样派遣别动队偷袭上杉军(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时候是派遣格鲁西去追击普鲁士军,却被普鲁士人甩开,与英军夹击拿破仑主力,结果兵败滑铁卢),但被上杉谦信利用,连夜转移阵地,次日急击信玄本阵,大量名将被谦信的突袭所杀,但毕竟信玄也不是吃素的,正午时分后,赤备队紧急返回,夹击谦信主力,上杉军迫不得已撤回善光寺,最后以平局收场 。虽然在战斗中元气大伤,而信玄本人也被谦信连砍三刀,但武田家却没有像大友宗麟那样一蹶不振,这也能说明武田与其他大名的区别 。在后来的三方原之战中大破织田、德川军,顺利西进,而正当上洛势破如竹之时却因为脑中风而死,如果信玄公没死在上洛途中的话,那织田信长肯定挡不住他,日本的历史也将被改写,光看个人才能的话,信玄公远在信长之上,但世界就是如此不公,种种阻碍使得武田家最后也没有战胜织田,次于其后 。辞世词——大底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自风流 。第三肯定要说谦信公,上杉谦信出阵数十回,从无败绩,号称军神 。以“毘”字大旗驰骋战国 。官至从五位下弹正少弼,死后追封从二位 。谦信继承家督后迅速征服了越后,信奉佛教,崇尚毘沙门天(就是托塔天王李靖),自称“毘沙卫门”(就是李靖的看门人的意思) 。个人重视“仁义”,从不欺负弱者,也从不以利益为目的发动战争 。以越后流兵法“车悬”称霸关东,接任关东管领,曾率十万大军直逼北条家主城小田原城 。虽然本人十分善战,但也由于信玄的关系,也被钉在家里,并没有上洛,在信玄死后,谦信为了再寻对手,向织田信长发起进攻,与北陆守将柴田胜家作战,势破如竹,在手取川之战中,羽柴秀吉跟柴田胜家不合而撤回长滨城,此时田山家的长纲连的七尾城也被围困,派人向信长求援,信长方就像巴巴罗萨在对付伦巴同盟的时候一样,七尾城内疾病肆虐,信长攻入能登时才收到七尾城陷落的消息,于是停止增援,下令撤退,又由于柴田胜家反应迟钝,而手取川又暴涨,使得织田势千余士兵白白牺牲,这是史上信长和谦信的唯一一次交锋,由谦信的胜利而收场 。初阵胜利后,谦信十分高兴,认为开春以后就可以直接夺下安土城,随即大宴群臣,结果因为饮酒过多,在厕所拉屎的时候用力过猛,脑血管破裂,死于脑淤血 。名震天下的谦信一死,本来由于临阵脱逃而要被斩首的秀吉也免除一死 。谦信生时就由于不是嫡子而家中有分裂的隐患,谦信死了以后,御馆之乱爆发,上杉景胜在战斗中胜利,后来由于东边新发田重家投靠织田信长而腹背受敌,各处都在战斗却无法增援,幸好两年后本能寺事变爆发,秀吉掌权才让上杉家舒了一口气,在关原之战击退最上、伊达联军,不过最后还是由于德川的关系被减封 。上杉谦信辞世词——一期荣华一杯酒,四十九年一睡间,生不知死亦不知,岁月只是如梦中 。第四必须是毛利元就,虽然我个人并不崇拜他,但是他的智略他的战术也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在早期以严岛合战一举击败夺取主家大内义隆的大奸臣陶晴贤 。是日本三大奇袭战之一(4000人对25000人),剩下的两个是织田信长击破今川义元的“桶狭间之战”(2000人对27000人)和让北条氏康一举成名的“河越夜战”(3000人对80000人)条氏康放进去,排第四的就不一定是谁了 。毛利元就使用反间计让同样极富盛名的谋将尼子经久的儿子尼子晴久将最具战力的新宫党抹杀,击败了尼子家 。1553年,陶晴贤进攻大内义隆的女婿吉见正赖,正赖向元就求援,毛利元就把陶晴贤引到严岛,放出“宫尾城没有建成”、“毛利元就害怕陶晴贤”的假情报,并安排家老桂元澄诈降,同时联络濑户内海的海贼村上等族准备海上伏击,把陶晴贤钉死在岛上的宫尾城,并用水军将其一举摧毁 。从安艺一地扩张为领有十国的大大名,用三支箭的故事让家中保持团结,让毛利家得以延续 。12岁那年提出“目标必须大于现实”理论,志在夺取天下 。利用“百万一心”的战略思想,宏观对领民进行宽政,把自家的多个城池用城墙连在一起成为一座大城,在中国一地深深地扎下了根 。元就死后,羽柴秀吉奉命攻略中国,但由于本能寺事变的关系跟毛利家结盟,毛利家得以延续 。毛利元就坚持彻底的现实主义得到后人一致好评,被认为“晚生三十年可夺天下”,辞世词不详 。第五就是丰臣秀吉了,官至正一位摄政关白,秀吉早年在信长手下工作,因为脑筋机智而被重用,不过秀吉这个人也就是有点小才干,不成大器,在我国,这种人是不会予以重用的 。秀吉在战斗中擅长使用火攻、反间、土龙、水攻、断粮的策略,所以他的攻城本领十分出众,在继承信长衣钵之后,使用织田信长的政策,优化了各种经济、政治、人事管理的程序,是国家管理更有效率 。在人事方面,让文武分为两派,使其互相攀比竞争,从而提高能力,但是野战能力似乎不强,在后期的战争中逢战必败,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败给了德川的突袭军,在进攻朝鲜的两次战斗中败给了人数比其少很多的明朝军队,含恨而死 。在平定日本的战斗中以人海战术灭掉了岛津家和北条家,但十分错误的为了减少战事而保存了德川家康的势力,甚至把整个关东都封给德川家康,为其击败丰臣家创造了条件 。丰臣秀吉和前田利家死后,再也没人管的德川家康发动战争,相继讨伐丰臣手下的势力,最终在关原之战由于小早川的背叛而击败了石田三成,在大阪夏之阵中艰难干掉了真田幸村势,灭掉了丰臣家 。丰臣秀吉本身并不具备过优的才能,排在德川之前只是因为秀吉统一天下要比德川早,个人认为秀吉个人并不比德川强 。然后就是第六名德川家康,官至正一位征夷大将军,年轻时从属于今川义元,桶狭间之后,今川义元被杀,家康随即独立,与织田家结盟,帮助织田信长打赢了姊川之战 。家族善于忍耐,在本能寺事变之后,将信浓之地从织田家的手里夺来,但由于兵力不足,从属于丰臣势力,丰臣秀吉死后,讨伐上杉时被石田三成攻击,主力掉头反击,讨伐上杉的任务交给伊达政宗,而德川秀忠的援军却因自大和愚笨被真田昌幸死死地钉在了上田城,到战斗结束也没排上什么用场 。在三方原时期居然用8000人摆开鹤翼阵迎战武田军25000人鱼鳞阵,顺理成章的大败,而且没有跟织田家的智将泷川一益商量任何对策,所以德川家康在战略战术上并不突出 。在攻击大阪城之际,使用大炮攻击城楼才使秀吉的老婆淀君投降,大阪夏之阵中在真田丸处遭受真田幸村的赤备影武者突击,差点战死,将死之际砍倒了自家大旗,使真田幸村找不到目标,陷入人海战死,而德川家康逃过一劫 。掌权之后,德川家康恢复日本旧时制度,高税率再次席卷而来,信长的光芒被家康的阴影彻底笼罩,日本又陷入了一个叫苦连天的新时代,史上对德川幕府不满的记载非常多,这也是家康不能排上前三的原因之一 。辞世词不详 。最后第七名,伊达政宗,小时候因为天花而导致右眼失明,人称独眼龙,本人十分崇拜织田信长,曾说“愿早生二十年,成就如信长公霸业”,像织田信长一样,善用火绳枪,十二岁那年成为大名,十五岁初阵,十八岁继承家督,二十四岁称霸奥州,本身是极具野心、才能的一个人,怎奈成年之后已是太平之时 。在战斗中,他使用黑色装甲的骑兵,搭配使用火绳枪的“龙骑兵”,以快速的突击冲破敌阵,在对付长枪方阵时,他先让龙骑兵在阵前骑射,攻击敌人步兵,并且震慑敌人,然后立刻让骑兵收起火绳枪使用近战武器突击敌人,这种战法的缺点在于没法对付移动速度快的骑兵,以及同样有火绳枪而且发射量远比其高的铁炮足轻,伊达政宗的内政手腕并不显著,早年就从属于丰臣之下,秀吉死后又从属德川,助长了家康称霸关东的势头,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德川家康建立幕府 。在大阪夏之阵中与真田幸村的红色骑兵遭遇,虽然双方都是几十人的小队,但战意却是两军中最高的,小规模的冲突打得比最大规模的冲突还要惨烈,仅仅一次突击下来,双方的负伤率就达到了百分之百 。伊达政宗认为自己早生二十年可得天下,其实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能力根本无法与谦信信玄信长争锋,他的战术敌不过军神的车悬,他的火枪敌不过信玄的赤备,他的骑兵无法突破信玄的投石兵,他的龙骑兵甚至无法在信长的三段击面前坚持半分钟,这不是说伊达政宗不行,而是北陆那块地方实在太过贫瘠了,就算他早生了二十年,可当时所有的火枪几乎都先后被三好织田垄断了,他还能从哪买火枪呢?有人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很遗憾,历史是残酷的,现实是残酷的,能用来论英雄的,只有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