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文天祥传翻译天祥在道 宋史文天祥传 宋史文天祥传的全文

一、

宋史文天祥传翻译天祥在道 宋史文天祥传 宋史文天祥传的全文

文章插图
南宋末年,天下大乱,元兵趁机南下,大宋江山风雨飘零,岌岌可危 。
面对此情此景,民族英雄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兵勤王,在与元军议和的过程中,因当面呵斥元军主帅伯颜而被元军扣押,于元军押解北上的途中逃跑 。
回到南宋又和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在福建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因纳言献策不被采纳而去南剑州抗元,后来在抗元战争中被俘虏,经严加看管被送到了元大都,被囚禁长达三年,宁死不屈,写下这首绝命诗之后,从容就义,诗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是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文氏后人的骄傲 。
文素勤便是文天祥的后人,自然也以有这样的祖先而自豪,相比较文天祥来说,她更是值得我们现在人尊敬 。
原因无它,就凭她有一个更伟大的儿子 ——毛泽东 。
都说,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母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而在毛主席成长的路上,文素勤也是这样一位不可或缺的伟大母亲 。
宋史文天祥传翻译天祥在道 宋史文天祥传 宋史文天祥传的全文

文章插图
对于母亲,毛主席十分敬重,他在给同学邹蕴真的信中曾这样写道:
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 。
或许,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可以做到为了孩子而不顾自己,这便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
而在毛主席人生路上,文素勤更是如此,在他17岁的时候,文素勤就做了一件改变毛主席一生的事情,不顾丈夫反对,坚持送毛泽东进新式学堂,而毛主席在离家前还向父亲立下了“军令状” 。
二、
文素勤,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人,在同族姐妹中排行排行第七,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文七妹,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与毛贻昌结婚,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但是四个都夭折了 。
在毛主席出生之后,文素勤就想尽了办法来养育他,还让他拜了“石观音”为“干娘”,所以毛主席还有一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
当时的文素勤和大多数的普通农村妇女没什么区别,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她待人纯朴善良,也极其有同情心,当时的人对她都很敬重 。
宋史文天祥传翻译天祥在道 宋史文天祥传 宋史文天祥传的全文

文章插图
上学才有出路,文素勤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在毛主席九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韶山六所私塾里读书,在这里毛主席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
在家乡的私塾里,毛主席读了七年的书,在那个时代,一个农民家庭能坚持让孩子读那么久的书,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
在1910年的时候,毛主席的人生出现了分岔路口 。
文素勤认为,应该让儿子继续学习,而她娘家那边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或许有人要有疑问了,为何是小学堂呢,按照毛主席的年龄,不是该读中学了吗,其实当时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学了 。
三、
东山高等小学堂筹建于1890年,在1895年的时候正式开课,当时的名字叫东山精舍,在1900年的时候改名为东山书院,1905年的正式更名为湘乡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
那么这所学校究竟哪里好呢?
好在它的教学内容,因为它不太注重让学生研习经书,而是主要传授学生西方的新知识,说白了,就是一所新式学堂 。
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的宗旨是:
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 。
宋史文天祥传翻译天祥在道 宋史文天祥传 宋史文天祥传的全文

文章插图
其授课的必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此外,还有手工、农业、商业等为选学科目 。
所以,在当时能进新式学堂,是很多进步青少年梦寐以求的事情 。
当然,毛主席也想去高等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的洗礼 。
但是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对此却是坚决反对的,他觉得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太过“激进”,再加上新式学堂要支付的学费也比旧学堂要多,所以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儿子去那里读书 。
四、
在当时,男尊女卑,女人还在受着三从四德的约束,违背男当家的意愿,明显是在挑战旧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