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从哪到哪-卫河上游在哪

卫河从哪到哪1

卫河从哪到哪-卫河上游在哪

文章插图
卫河从山西太行山脉到渤海,卫河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新乡、鹤壁、安阳、濮阳,沿途接纳淇河、安阳河等,至河北馆陶与漳河汇合称漳卫河、卫运河 。最后再流经山东临清入南运河,至天津入海河,并在沧县南又挖成捷地减河,引洪水直接入渤海 。全长400多公里,其中干流河道长344.5公里 。
卫河决堤口下的村庄:决口达40米,载10余吨石子的工程车冲进决口就消失2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实习生 郭玉洁 林子璐
决堤来得太突然了 。
到7月22日,雨连下5日,鹤壁市浚县彭村年壮的村民,包括60岁的赵国喜,都在白杨成林的卫河大堤上守着,不停地巡堤,并试图修补在当天下午5时出现的渗漏险情 。在一个洪水并不多见的北方村庄,他们很少经历这样的时刻 。
起初出现渗漏的是卫河左堤彭村段提灌站附近的涵洞,那是他们平日里为引卫河水灌溉庄稼地而修建的 。他们费尽心思地堵想住那个漏洞,晚饭时分,有人一度以为渗漏堵住了,但“吃完饭回来那个地方就不行了” 。
卫河水涨得飞快,最终把大堤“憋开了”,在场者回忆,大概是晚上10点钟,天色已经黑透了 。
一切都在预料之外 。
赵国喜不曾想到,卫河大堤会在北岸决口,但是洪水还是从决口处涌向原本不属于蓄滞洪区的村庄 。
对这个豫北村庄来说,防洪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往年汛期来时,他们也会组织防汛,但卫河水往往涨得并不凶,甚至有农民在河道里种上了庄稼 。人们回忆,上一次卫河发洪水是1996年,村庄并无大碍 。25年后,面临一场持续的暴雨,沙袋与防洪桩等物资的准备也并不充足,村民只好从村子里临时找来装粮食的袋子,在堤后装填泥沙 。
浚县的抢险现场(受访者供图)
那天晚上的当务之急是封堵决口 。
村民用电锯把堤上的白杨树锯断,想把树桩打进洪水里,并未奏效 。决口越来越大,最初只有两三米宽,后来被洪水越撕越大,达到40米 。“如果物资充足,也许(一开始)能够堵住 。”赵国喜说 。
洪水经此决口,不断地涌向卫河西岸被黑夜笼罩的村庄 。有人想用收割机去填,后来填上去的是多辆装满石头的后八轮工程车,每辆车载着10余吨石子,但前几辆车一填进去,就在被冲开的决口处消失 。“急征钢筋、焊工,焊成刚钢筋铁笼用于堵决口”的消息一度在网络上盛传 。
决堤后,村里开始在广播中正式通知,在村村民紧急撤离,来不及就往高处走 。
关于撤离,村民没做太多准备,没提前把家具搬去二楼,没提前将粮食挪到高处,没有提前往外疏散,甚至卫河东岸蓄滞洪区的亲友还选择到彭村附近避难,“他们觉得我们这里是安全的 。”赵国喜说 。在此之前,村里也通知村民,可以先上大堤避一避,部分村民在当天吃过晚饭后离开村子里,站上大堤,但村子里仍有不少人 。
而在卫河东岸,位于卫辉市柳围坡、长虹渠等蓄滞洪区的村庄,早在7月20日、21日,就提前组织村民撤离,只留下年轻力壮的人守堤 。
与彭村隔河相望的兰庄村,就在蓄滞洪区内,1300余常住人口在大雨中撤离 。一位生于1980年的兰村人告诉采访人员,过去的40年,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他很早就知道这片土地是蓄滞洪区,但从来没有用上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种着花生、玉米、按时播种,按时收获 。村子离卫河不过一堤之隔,也从未像如今这样担惊受怕 。
兰庄村民在卫河洪峰来临前,就转移到附近地势更高的安置点,或者城镇上的亲友家,尽管有人在不舍中离开,但转移还算有序和安全 。彭村则没这么顺利 。
村民赵国发在夜色中冒险回到村庄,临时把电视抬到二楼,将冰箱放置在高处,但家里一辆面包车他没办法,只能泡在水里 。而后他在大堤与村庄之间跑了3趟,转移了家里的6口人 。第一趟接两个老人,他看到父母坐的那艘救生艇上,坐着七八个老年人 。第二趟、第三趟,他才送孩子和媳妇出去 。
周遭一片漆黑,人们打着手电筒,7月23日凌晨两点多,转移仍在暴雨中进行着 。1000多人转移到了大堤上,少量行动不便的老人暂时留在村子里的楼房高处 。附近的其他村子,得知卫河决堤,也开始转移 。
这样的临时大撤离,是彭村人始料未及的 。
彭村是个因板材加工生意而富裕起来的村庄 。不少村民在家里开着木材加工厂,平常日子里,他们从外地拉回木材,削成白花花的薄木板,再制成各式各样的门板、三合板、床板等等 。而如今,这些东西都泡在洪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