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普罗旺斯在哪里 普罗旺斯在哪里 普罗旺斯指纹锁( 三 )


东方的普罗旺斯在哪里 普罗旺斯在哪里 普罗旺斯指纹锁

文章插图
▲4月初,某社区团购负责人在小区门口分发刚到货的“普罗旺斯” 受访者 供图
一位同样代理“普罗旺斯”3年的中间商对此进行证实,这两年,“普罗旺斯”在代理渠道手中确实出现下滑态势 。在迅速迭代的市场,有品质、有卖相的新品本就层出不穷,而“普罗旺斯”日趋激烈的渠道冲突、打架,导致价格紊乱等现象,已严重遮蔽了这款产品的天然优势 。
“到处都在卖,价格又乱,群里都是长期养起来的顾客,既然无法吸引新粉,又不能提升体验,还不如不卖 。”上述零售商表示,渠道首先考虑的是顾客的留存问题,面对价格日益“透明”的市场,“放弃”就成了许多人无奈又坚定的选择 。由此,属于“渠道”的特殊功能正日渐丧失 。
而在广大消费者眼里,全渠道的蜂拥布局带来的是“普罗旺斯”的繁荣之景——更多人能从更多渠道、以不等的价格更方便地买到它 。但由此引发的品控问题瞬间被踢爆,假货、次品大行其道 。
一个新品类的商业化进程才刚起步,其“精细化运营”阶段就被打假、平衡供求关系和整肃渠道取代,这是很多经销商正在面临的揪心问题 。
《商界》采访人员梳理发现,以市场5斤装“普罗旺斯”为例,不同渠道来源的售价多集中在18.8元到58元这个价格区间 。有意思的是,消费者从不同渠道购买,甚至出现过“同宗同源”的产品,根据终端定价差异,竟然分别被打上“高奢小众”“爆款网红”“日常水果”等不同标签 。
03
重走网红老路?
对“普罗旺斯”频繁断货的忧虑在一周前出现 。小任经营社区团购已有2年,今年3月初,她开始张罗“普罗旺斯”团购 。
“前两次团购都很顺利,基本一周一次,第三次却等了2周 。”小任发现,不仅到货时间延长一倍,品质也和之前有区别 。
“全渠道都在铺,留给线上团购和微商的反应时间肯定比以前要长,”另一“团长”针对“普罗旺斯”阶段性断货分析称,今年从主产区来看总产量比往年要多,但每个渠道的经营效率有差,“快速反应机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局部地区出现断货就太正常了 。
由于各渠道运营效率和成本有别,“普罗旺斯”在终端价格和品质方面也出现明显分野 。
“斑果地带”水果店老板徐先生称,以净重5斤为例,他接触到的上游渠道供货价格区间在15~30几元不等,“都是陕西泾阳几个大型果品公司的货”,徐先生此前经营菜鸟驿站,转做水果生意没多久,他希望“用更优质的产品吸引更有价值的回头客” 。
据一位业内人士的分析,随着更多“自营直采”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上游产地已经无需太多冗余的渠道商了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更多种植户和合作社也发现,若继续奉行“产地-采购商-批发商-经销商-终端”的模式,会愈发被动 。
“普罗旺斯”这一轮渠道变革正是源自上游,产地、合作社积极开直播、发短视频吆喝,主动采取扁平的“二元”渠道营销模式,加大直销、自销力度 。同时,在自由调控渠道的基础上,努力亮出原产地价格优势,一顿操作猛如虎 。
3月8日,陕西泾阳某合作社老板发了一条朋友圈:水果西红柿,盒马鲜生备货2万份 。从2月下旬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在社交平台更新“普罗旺斯”的走货情况 。
而就在上游产地主动出击抢市场时,部分大型渠道商放弃这款产品的动作也非常果决 。在后者眼里,“普罗旺斯”的“前期成功”跟很多一夜爆红的网红农产品无异——都有着一个超出原品类一大截的“品种”作为支撑,但如今它已疲态尽显 。
“红”了之后的运营关乎后续市场是否能长红,按照行业经验,高品质、标准化的种植基地是支撑经营模式的基本保障 。然而,对这款火爆全网的番茄而言,吸引渠道商继续为之吆喝的动力已不足 。对他们来说,独家货源已基本得不到保障,规模化供应和品控都将成为经营软肋 。
在品牌农业领域,若解决不了品控问题,就无法进行精细分级,也就无法差异化定价 。上游产地的收益和议价权也会大打折扣,产品品牌化更无从谈起 。
一边是积极的“普罗旺斯”种植潮,一边是各自为阵、大搞渠道改革的运营现状 。对此,专注优质农产品品牌咨询、品牌营销推广的“天下星农”创始人胡海卿向《商界》分析称,中国农产品种植分散、种植面积难规划、种植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以及品种知识产权得不到较好保护等问题,导致一旦出现爆款,大家伙就一哄而上 。照目前的市场形势基本可判断,同样的情况会在“普罗旺斯”身上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