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记忆宫殿-记忆宫殿法的具体怎么运用( 二 )


3、记忆串联,也叫故事法,场景法 。
从方法的理论层面来说,记忆术的方法掌握起来很容易、很简单,但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说,还有很大的难度 。事实上要想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绝对不是很容易的 。
拿卖鸡蛋灌饼、凉皮为例,看似技术门槛很低,但不是每家的生意都门庭若市,有口皆碑 。我家附近有6家凉皮店,每家食材的凉皮、黄瓜和面筋都一样,我根本吃不出有什么区别 。但有一家的凉皮,号称用的是秘制酱料,果真名副其实,自从我吃了这家店的凉皮后,对其他家的凉皮就没有了胃口 。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我宁可多走一段路,排队也要买这家店的凉皮 。小小的凉皮生意,你能说简单,没有技术含量吗?
兜了一圈,我想说的是记忆术也是技术,是技术就有技术门槛,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包括需要一点点的天赋 。
记忆术操作的两大难点1、记忆术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
用记忆术记忆繁杂众多的知识时,需要设定各种记忆定桩(宫殿)、关联图像,串联故事等等,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繁琐,有挑战的任务,需要学习者自身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记忆力差的人,相对应的想象力、创作力这方面的能力也会比较匮乏,这无疑是给学习者原本不堪重负的大脑又增添了更大的学习难度 。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天马行空,想象力很丰富,但知识面和阅历的储备不足,他们想象力和创作力远达不到记忆术所要求的能力水平 。
2、记忆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书本知识繁杂众多知识量,对知识点一一进行记忆术的“编码转化”,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对于考证的成年人来说,时间和精力是他们很难逾越的一个障碍,由于工作和家庭等事务的繁忙,他们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一一进行记忆术的“编码转化”;而且几乎很少人为了考证特意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去接受记忆术系统性学习,然后再去参加考试 。
但对于无所不能的培训机构来说,这些都不叫事,毕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右脑开发” 。既然大家想象力、创造力不足,也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这个好办,他们早就替大家想好了,把书本知识的内容开发成用记忆术编辑的教材、书籍,直接喂到大家嘴里,不需要大家费时费力地把一个个知识点亲自进行图像关联,故事串联等等,只要大家按着他们编辑好的记忆教材、书籍直接进行背诵就可以 。
这看起来是一种非常快捷实用的好方法,但认知能力稍微强的人,大脑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2大问题:
【常用记忆宫殿-记忆宫殿法的具体怎么运用】1、按照编辑好的记忆教材进行照本宣科,这种喂养式的学习方式、记忆方式,说到底就是一种变相的“机械记忆”,学习者依然是在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学习 。
2、按照记忆术提倡所谓的右脑开发,使用记忆术本质上的目的是让人主动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开发图像思维,很显然记忆教材这种喂养式的学习方式、记忆方式并没有真正达成一个人进行自我参与“右脑开发”的最佳状态 。
记忆术效果反馈的一大弊端在《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一书中作者赵国庆博士所说:“也正是由于记忆时人为赋予的荒诞联想和想象所建构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仅无助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反过来还会对正确的意义建构形成负面干扰 。”
从自身实操的体验来看,我对此深以为然,正好印证了我之前写的一句话:一旦大脑过多输入这些无厘头的荒诞的信息作为记忆线索,势必会造成大脑信息的混乱,阻碍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形成对抽象事物的深度理解和运用的高级认知能力 。
从不少记忆术的使用者那里,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很好印证 。
比如有的人说:我有时也会用编辑故事法来记忆某些东西,但是故事一多,有时候也会很乱 。
还有的人说:这对我有点难,如果每个记忆都这样的话,只能选择性使用,当一个信息很难记忆时,就可以通过某个记忆法来对信息进行加工 。
所以不难看出记忆术随心所欲的驾驭能力是因人而异,这也是一种本领,需要有一点的天赋 。而对于原本记忆力差的人来说,且不说编码记忆知识的能力,就是要去记住但各种繁杂的图像关联、编辑故事本身就是一种记忆负担,这就导致很多人无论是自己使用记忆术记忆知识,还是被动使用现成编辑好的记忆教材时,都难以达成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