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我们所迷恋的很可能是“伪心理学”

第一名|我们所迷恋的很可能是“伪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随笔(1)2022.12.02
一直以来 , 我对心理学都非常感兴趣 , 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 透彻地了解“意义疗法”之后 , 索性把这本《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细读一遍 。
读外文翻译书除了要挑选译本之外 , 还有一个重点是要充分理解书籍原语言书名的意思 , 而不是只看中文书名 。
比如这本书中文书名叫《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 , 而英文书名是《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 直译为“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 , 也就是说这本书不光是讲如何用批判性思维看穿伪科学 , 而是引导读者如何清晰客观地认识心理学 , 从而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心理学 , 批判性思维只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
本书不只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 同样适合大众来读 , 除了它通俗易懂之外 , 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有助于我们看清那些披着心理学外衣的概念和专家的真实面目 , 冲破那些心理操控、星座研究、血型研究、催眠读心之类伪心理学的束缚 。

要知道在当下这些理论非常有市场 , 很多人对这些“怎么说都有理”的“心理学”趋之若鹜 , 深信不疑 。 殊不知大家迷恋的或许尽是些不可证伪的“假货” 。
阻碍大众了解和认识真正的科学心理学大概有以下五种原因:
1、社会越发展个人精神压力越大 , 对心理学的渴求让民众产生了特殊期待和过高要求 , 总是希望通过针对个体的精神分析和治疗技术来解决当下最紧急的需求 。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已经验证过大约只有15%的人可以忍住不吃糖做到延迟满足 , 大多数人还是更看重当下的问题解决 , 这就让很多神秘色彩强且似是而非的理论顶替了科学心理学的位置 。
2、真正的心理学属于科学范畴 , 有一套严谨的术语体系 , 普通民众不好理解 , 继而转向那些通俗易懂但科学性无法得到保证的理论或方法 。
3、真正的心理学很多基础研究确实与大众生活有一定距离 , 因为这是一门严谨的实证学科 , 很多时候 , 需要时间才能把成果转化为应用 , 这种滞后性有时会给人一种科学心理学研究毫无意义的错觉 。
4、很多学院派研究者往往只会从概念出发不接地气 , 空对空地进行一些非常乏味的研究 , 使得其结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十分有限 , 让那些伪心理学专家拿假东西落了地 。
5、随着心理学的热度持续升温 , 大众媒体为了利益和伪心理学结合得很紧密 , 所以最终呈现给民众的往往不是真正的科学心理学 , 而是包装精美的伪心理学 , 比如星座、血型、养生及各种未经证实检验的古怪疗法 。
【第一名|我们所迷恋的很可能是“伪心理学”】在我看来 , 星座如何影响人的思行模式倒是值得作为心理学问题来研究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