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长什么样 蚂蚱长长什么样

蚂蚱长什么样1

蚂蚱长什么样 蚂蚱长长什么样

文章插图
蚂蚱通常为绿色、褐色、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左右延伸到两侧;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我国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飞蝗3种,会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 | 中华蚱蜢:青翠欲滴的“利刃”2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 。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 。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 。今天,一起来认识中华蚱蜢 。
身形修长似刀片
中华蚱蜢是剑角蝗科、剑角蝗属昆虫 。它们的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两种 。绿色个体在复眼后、前胸背板侧面上部、前翅上还长有淡红色纵条 。褐色个体在前翅长有黑色纵条 。它们有三对细长的腿,可以让它们遇到危险时迅速蹦出较长的距离 。
不少江苏人小时候都喜欢秋天“捉蚂蚱”,捉到一只“蚂蚱”,就足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蚂蚱”是蝗虫的总称,而中华蚱蜢在江苏属于最为常见的“蚂蚱”之一 。它们身形修长,似剑似刀,又像一艘科幻感十足的船舶,还有的地方为它们起了十分形象的名字——“扁担钩” 。
中华蚱蜢有什么习性?
中华蚱蜢适应性较强,在我国农田、沟、坝、台田、洼荒处均有分布 。特别是沟埂、河坝等地势低洼处,中华蚱蜢的生存密度最大 。狗牙根、獐毛与小芦苇等植被混生的地方,也能看到较多的中华蚱蜢 。
中华蚱蜢交尾后6-33天产卵,每头雌虫产卵1-4块,卵块长40-90毫米,每块卵有卵粒60-120粒,平均每头雌虫产卵226粒 。
小小身体,却爱暴食
中华蚱蜢在我国绝大多数区域都有分布,这得益于它们食性很杂,适应能力强 。它们喜欢吃各种杂草,也吃葡萄、枣、苹果、梨、杨、柳、榆等植物的嫩茎和叶片 。中华蚱蜢“身材虽瘦”,但却喜欢“暴饮暴食”,每次蜕皮和羽化前后,均有暴食现象 。中华蚱蜢也是一味药材,古人将干燥的中华蚱蜢成虫入药,可以止咳平喘,息风定惊,清热解毒 。
采写:金亦炜
美编:杨晓珑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 刘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
ID:jrtt
北方常见的蝗虫种类,你认识几个?3常言道“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趁着秋天的脚步声还在远处,抓紧时间来认识几种北方常见的“蚂蚱”吧 。
中华剑角蝗
中华剑角蝗,上雄下雌
第一种,中华剑角蝗/Acrida cinerea,吾乡称“老扁” 。脑袋尖,身体长,颜面向后倾斜,雌性壮硕,雄性苗条,典型的“阴盛阳衰” 。有唱词儿曰“呱嗒扁儿甩籽在荞麦叶上”,“呱嗒扁儿”即指其雌性,然蝗虫产卵于地下,“荞麦叶”之说与实情不符;据考证原是“在荞麦埂上”,“埂”即田埂,后讹传为“荞麦叶” 。有褐、绿两种色型,和环境、季节有关 。
短额负蝗,雄性,褐色型
短额负蝗,雌性,绿色型
第二种,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剑角蝗有相似之处,也是尖脑袋,褐、绿两种色型(或捎带红色),但身体更娇小,颜面不后倾 。雄性小于雌性,体长21-25mm,行动比雌性更敏捷;雌性体长35-45mm,身体略笨重,行动迟缓 。性情温良贤淑,很容易抓到,尤其是雌性,可能是最好欺负的昆虫之一,很多农村朋友的童年都少不了它 。
短角异斑腿蝗
第三种,短角异斑腿蝗/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个头不大,常在草丛中活动,跳跃能力明显强于尖脑袋蚂蚱 。外观没什么明显特征,体色黄褐或暗褐色,很不起眼,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只有后足腿节的黑色斑纹比较稳定 。该种可以成虫越冬,秋季羽化的新成虫入冬后躲在落叶或石块下休眠,9月羽化的能活到翌年5月份,堪称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