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写在同首判词里

最早时候看《红楼梦》时 , 心里已经有越剧《红楼梦》的教育 , 认定了林黛玉是好人 , 薛宝钗是坏人 , 王熙凤更是“头上长疮 , 脚底流脓”坏透了 , 没办法 , 哪个时候 , 还不懂那么多 , 就认为不是好的 , 就是坏的 。于是读到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时 , 发现林黛玉跟薛宝钗竟然是用的同一首判词 , 如下:可叹停机德 ,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 金簪雪里埋 。
网络配图
更可恨头一句竟然就是写薛宝钗的 。停机德:是一种古代女子很好的德行吧 , 传说是东汉的乐羊子远出求学 , 没有学完 , 中途归来 , 他的妻子一看他回来了 , 立即停下织布机(嗯 , 就是原始的那种有一个梭子来回扔来扔去做纬线的织布机) , 用刀子割断了所有的经线 , 就是你中断学业 , 就像我割断经线一样的可惜 , 劝老公回去继续求学 。(见《后汉书.列女传》)不过尽管是停机德这么好的德行 , 还只是落了个可叹 , 后来静下心来想想 , 先写薛宝钗这一句 , 可以预示薛宝钗最终是贾宝玉的正妻 。
第二句才写林黛玉 。咏絮才啊 , 十分高大上的 。话说东晋有个女诗人谢道韫(生卒年不详) , 字令姜 , 是宰相谢安的侄女 , 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 , 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 想想吧 , 这么厉害的一个女子 , 当然有好的家庭教育是没得说的 , 《世说新语》里有她的一个故事说 , 有一天 , 天下大雪 , 谢安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 。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 谢道韫在一边听到就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 更有即视感 , 更具美感 。后来“咏絮才”就成为后来人称赞有文才的女性的词语 , 《三字经》里还有“蔡文姬 , 能辨琴 。谢道韫 , 能咏吟 。”知名度至少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林妹妹的才华可比谢道韫 , 但也只落了个“堪怜” , 由此 , 可以预见林妹妹最后是泪尽而逝的结局 。
网络配图
但曹大师后两句又翻过来写了 , 先写玉带林中挂 , 前三字是“林黛玉”的反读 , 中挂两字暗示贾宝玉一生都在心中牵挂林黛玉 , 而金簪虽然不错 , 却只落了个雪里埋的结局 , 薛宝钗是不错 , 可是贾宝玉不爱(我想 , 他可能是喜欢的 , 但 , 就是不爱 , 爱咋咋地) 。
说实话 , 年少时 , 真心替林黛玉抱了好多年的不平 , 直到后来学文学理论 , 那个老师在讲台上讲 , 我就在下面暗自憋气 , 特么气死我了 , 原来这是曹大师是故意这样的写的 , 他心里可能也不爱薛宝钗 , 但是为了整体故事的需要 , 他需要把薛宝钗这个人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 比如 , 放在第一位女主角的位置上 , 要把她写得丰满 , 真实 , 有温度 , 可亲近 , 但却又让制度害得只是有“停机德”的贤淑 , 而没有可爱之处的这么一个女子 。虽然气恼 , 但这才是大师之笔 。尽管心里一直把林妹妹当作最独一无二的女主人公 , 但曹大师把林妹妹写成了一个可爱之极 , 却不容于现实制度的弱女子 。此时 , 心里开始认可 , 妈蛋 , 现实生活就是现实生活 , 仅有爱情是不能结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