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是什么,泡泡玛特是什么品牌

泡泡玛特是什么1

泡泡玛特是什么,泡泡玛特是什么品牌

文章插图
泡泡玛特是盲盒品牌,是成立于2010年的潮流文化娱乐品牌,是围绕艺术家挖掘、IP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四个领域,旨在用“创造潮流,传递美好”的品牌文化构建的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平台 。
泡泡玛特抱住微信大腿2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盒饭财经官方(ID:daxiongfan),作者丨魏宇奇,编辑丨谢桥
尽管2021年财报相当亮眼,截至3月29日收盘,泡泡玛特市值却跌到了459.13亿港币 。难倒“潮玩”玩不动了吗?
问题的核心其实不在于这门生意本身,而是前期市场对泡泡玛特的期望太高了,前后落差大 。2021年的财报,就是一个能说明情况的例子 。
01在2021年全年,泡泡玛特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 。但是在财报发布后,其股价一度跌近9%,截至当天收盘,跌幅收窄至6.06% 。市场的态度不言自明 。
市场不买账的主要原因在于,曾经高速狂奔的泡泡玛特,速度变慢了 。
2021年下半年,泡泡玛特的营收规模比上半年高了近10亿元,但增速只有59.29%,而上半年高达116.8%,这也拉低了全年的增速 。
全年营收44.91亿元,规模创下新高,同比增长了78.7% 。尽管这个速度已经不算慢,但与此前的自己相比,泡泡玛特的速度已经大幅下滑 。在2019年,它的增速高达227% 。
这个成绩即便相比2020年已经是重回上升轨道,怎奈前期飙的太猛,现在明显不够看 。
盒饭财经从泡泡玛特处了解到,增速下滑主要是因为疫情对线下商业的冲击 。
这其实延续了此前的趋势 。非线上渠道在泡泡玛特收入中的占比,在上市后就开始下滑,2021年已降至58.2% 。而泡泡玛特的对冲措施是,扩展线上渠道,运营私域流量 。
一方面,其广告及市场费用,在2021年同比增长了70.9%,线上渠道推广费用的增加,是导致这部分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另一方面,线上渠道在2021年的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1.8%,增速高达97.58% 。而这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泡泡玛特抽盒机”。
泡泡玛特对盒饭财经表示,京东和微信小程序是其2021年的线上发力重点 。而从财报中看,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会员体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在2020年,泡泡玛特抽盒机拥有740万会员,相比2019年增长了520万 。而2021年增长了1218万,注册会员数达到1958万 。
不过,相应的收入贡献却和整体增速一样,出现了下滑 。2021年,来自会员的收入贡献为了92.2%,相比2020年的88.8%增长了3.4个百分点,而2020年同比增长了9.9个百分点 。
从盒饭财经的体验来看,泡泡玛特对新用户的优惠力度不小,考虑到2021年营收规模创新高,存在“以价换量”的可能性 。
利润端的表现也是导致市场不买账的原因之一,泡泡玛特在2021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其整体毛利率从64.8%降为2021年的61.4%,其中泡泡玛特品牌产品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68.7%降至64.7% 。
泡泡玛特创始人 王宁
距离1500亿港元的巅峰,泡泡玛特市值已经跌去了2/3,亮眼的业绩没来换来市场追捧,这既有股市整体疲软的因素,也存在之前公司股价爬升太高导致如今仍在挤泡沫的可能 。
02市场对泡泡玛特在IP运营方面最普遍的质疑,是其对单一IP依赖过高 。
2021年财报中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此 。
上市前,Molly曾在2018年为泡泡玛特贡献了41.6%的收入,而在2021年,收入占比已降低至15.7% 。
其他IP的收入占比在上升,份额和Molly相差不大 。目前,占比前三的IP份额维持在12%-15%,共有7个收入过亿的IP 。
这表明,泡泡玛特对单一IP的依赖已经逐步降低,新IP开始接过接力棒 。
但是,这其中其实也存在问题,比较能说明情况的是“SKULLPANDA”和“Dimoo” 。
Dimoo最早出现在财报中是在2019年,当年的营收占比为5.9%,在2020年的占比增长到12.5%,2021年的占比为12.6% 。
而SKULLPANDA的发力时间要比Dimoo晚一年 。2020年,Dimoo的营收占比为1.6%,2021年增长至13.3% 。
对比之下,会发现两点 。
其一,泡泡玛特确实降低了对Molly的依赖,其他IP的营收占比也在上涨,但Molly之外的新IP稳定性不如Molly,这不仅有让泡泡玛特重新依赖Molly的风险,更给业绩带来了不确定性 。
其二,“SKULLPANDA”和“Dimoo”的例子说明了泡泡玛特的新IP已经可以承担起“养家”的任务,但从时间线和不同时间贡献的变化上来看,这其中也有“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因素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