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什么山?_北岳什么山

北岳什么山1

北岳什么山?_北岳什么山

文章插图
北岳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
“北岳”称号为什么从河北恒山改到了山西的恒山?2我国有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这五岳里其中的一“岳”的称号曾经挪过窝,并不属于现在的山 。这就是北岳恒山 。
五岳及河北恒山
“岳”被古人认为是神居住的地方,皇帝一般认为自己有了丰功伟绩,都需要往“岳”祭祀、封禅,汉武帝时期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官方意义上的经常性祭祀的“五岳” 。到了汉宣帝的时候,正式确定今天的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湖南衡山为南岳、河北恒山为北岳 。
五岳确定以后,也不是每个皇帝都要前去或者是去每个“岳”祭祀,因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去祭祀这分散在全国的五个岳距离有些太远了,特别是大一统的王朝的首都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皇帝亲自祭祀的“岳”一般只有离首都比较近的泰山、嵩山、华山,衡山、恒山则一般派官员去祭祀 。
北岳庙离恒山直线距离近50公里
问题来了,南岳衡山由于位置比较偏僻,地位和建筑物都比较稳定,所以一直保持南岳的称号至今 。而河北的恒山在宋辽交战的时期,恒山一带成为战争前线,北岳的一系列标志性建筑被破坏殆尽 。另外加上官员在祭祀北岳时不是到山脚下,而是在离北岳离百里之遥曲阳北岳庙内祭祀,到了金代时析曲阳北部置阜平县后,导致北岳恒山与北岳庙分属了不同县份,使人们对北岳恒山的越来越淡忘 。
曲阳北岳庙
到了明朝的时候,祭祀就改为了山西浑源的恒山,也就是今天的北岳恒山,不过那时北岳的称号还没有更改过去 。到了清代顺治年间,正式将北岳的称号改到了浑源的恒山 。相比曲阳的恒山,浑源的恒山位置更靠北,更符合“北岳”的方位 。而恒山就在浑源县城旁边,更加方便祭祀 。
你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
“北岳恒山”到底在山西省还是河北省?3三山五岳,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山是指安徽省的黄山、江西省庐山、浙江省雁荡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值得注意的是,五岳中的各山有着明确而固定的对应:东岳——山东省的泰山;西岳——陕西省华山;南岳——湖南省的衡山;中岳——河南省的嵩山 。而关于北岳恒山的争议却很大,有说在河北,有说在山西 。那么,问题来了,北岳恒山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关于北岳恒山的地点,之所以会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历史上出现了变动 。在明朝之前,北岳恒山一般指今河北曲阳县(今为唐县)的大茂山,但是,在明清之际,北岳逐渐开始指山西省浑源县内的玄武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北岳这一称呼会从河北迁移到山西呢?对此,在笔者看来,从历史史实看,北岳恒山的变迁,主要是因历史的误会所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北岳恒山指得的是河北省的大茂山 。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岳恒山成为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重要边界 。特别是北宋时期,大茂山成为北宋和辽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由此,在战争的破坏下,河北北岳山的一系列人文景观可谓观丧失殆尽 。自宋朝开始,因为恒山上的岳祠等受到严重破坏,这促使北岳恒山的认同感大打折扣 。在进入到明朝中后期时,有山西文人、官吏开始主张“北岳恒山是山西境内的玄武山”的观点 。比如在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时,山西巡抚胡来贡请改祀北岳于山西浑源 。

不过,这一提议遭到了礼部礼臣沈鲤等人的明确反对 。在此之前,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岳河北恒山于山西浑源 。礼部尚书倪岳则上疏予以反对 。到了公元1586年,因为朝廷关于北岳地点上的争议,所以明朝万历皇帝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改封山西省浑源县的玄岳山为北岳,称恒山 。但是,朝廷的秩典祭祀仍确定在河北省曲阳县的大茂山 。换而言之,在明朝这一历史阶段,存在着两个北岳恒山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