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与茔有什么区别 坟墓茔区别


墓与茔有什么区别 坟墓茔区别

文章插图
墓与茔有什么区别11、指代不同:墓是指埋葬死人的穴或坟头,而茔是指坟地 。
2、出处不同:墓出自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我们抬着棺木到墓穴 。茔出自《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去看看我们裙子的坟茔,就在北门外 。
3、侧重点不同:墓侧重于口语化,使用率很高;茔有贬义词的成分,使用率很低 。
陵林墓坟的区别 文/蓝芹2《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因此古代皇帝死后叫驾崩),诸侯死叫“毙”,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后来,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与庶人称死 。”既然古时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叫法,那么他们死后的归身之所自然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
陵 在我国,帝王死后的葬身之地称为“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 。封建王权不断加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死后的葬身之地不仅占地广阔,而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便称为“陵” 。依规定,皇帝的陵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的皇帝陵总是超过了这个高度 。至于老百姓,其死后的葬身之所不但要称为“坟”,其规格还要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受处罚 。其他大臣们的埋葬地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
林 较陵次一等,一般用于埋葬一些有社会威望的大人物 。这类人物生前贡献和功绩卓著,死后,对其葬身之地,人们想尊称为“陵”,但又不能乱了规矩,只好使用谐音,称为“林” 。比如“孔林”是孔子的葬身之地;“袁林”是袁世凯的葬身之地;“元帅林”是张作霖的葬身之所 。一般地,林的面积仅次于陵 。
墓 有不少这样的人物,生前很有影响和贡献,其死后的安身之地规制较高,叫作“墓” 。如长沙马王堆大墓、杜甫墓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安阳发现的曹操墓 。曹操虽权倾一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生前毕竟没有称帝,所以,不能叫“曹操陵”,而只能称“曹操墓” 。
坟 老百姓死后的葬身之地,只能叫作“坟” 。在辞海上,“坟”的释义为: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墓,~地,~冢,~茔(坟地,坟墓) 。
还有一个就是冢 。冢是比较高大的坟,即“冢”比平常的坟要高要大 。能建高大坟墓之人,身份地位当然也是比较高的 。凡是有官职的人死后,埋葬他们的地方都可以叫冢,王侯将相的墓也可以称冢 。有些人生前贡献比较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死后却没有留下肉身,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生前的衣物以及一些用品埋葬到冢里面,即衣冠冢 。
在古代,若按尊卑排列,应该是陵、林、墓、坟,冢则有大有小,介于林和坟之间 。
人死后的葬身之地,名称不同,规制也不同 。可见,在封建社会,人生而不平等,死亦不平等 。
(来源:2018年04月01日*)
坟、墓、冢、陵有啥不一样?简单的四个字,体现了严格的尊卑制度3坟、墓、冢、陵,简单的四个汉字,体现的却是尊卑之礼,是中国传统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人活着讲尊卑、讲等级,死后依然不可以逾越这道鸿沟 。
比如,说一个人死去,平民死曰死;士大夫死曰不禄;诸侯死曰薨;帝王死曰崩 。
在古人的认知中,人死后会去到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也有严格的尊卑等级,因此,人死后的阴宅,也有坟、墓、冢、陵的区分 。
坟墓坟墓通常是埋葬死人之地的通称,但也有明显的区别,《礼记·檀弓上》曰:“古也墓而不坟”,意思很明了,就是说墓是平的,死后不堆土、不植树,谓之墓 。而坟的本义则是专指高于地面的土堆 。
严格来说,坟、墓没有太大的区分,普通人死了可以叫坟,有身份的人死了,也可以叫坟,如公主坟;同样,普通人张三死了可以叫张三之墓,有身份的人死了,也有如杜甫墓、曹操墓 。
后来,这两个字被组成“坟墓”一词,成了埋人之地的通称,因此有“筑土为坟,穴地为墓”的说法 。
冢冢,高坟也 。可见冢的规格就比坟墓高了,普通人哪修的起高坟哦 。
另外,冢这个字,也有大、地位高的意思,比如家里的长子,也可以叫冢子,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确实如此 。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比如对列国君主的敬称,称冢君 。
因此,冢一般用于称王侯将相的坟墓,比如我们说曹操坟,同时又有七十二疑冢的说法 。
比较有趣的是,荒郊野外的乱坟,也可以叫冢,称野冢,听起来跟骂娘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