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是什么声音 嘟嘟嘟的声音是什么( 二 )


中国古代把歌词叫歌诗,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可以想唱就唱的 。中华汉字里的四声特别富于音乐性 。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音律》中所言,“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这样前有浮声、后有切向的“声音之道”让歌诗有曲即歌,离曲可吟,因而才具有更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一些音乐人已经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坚守的耐心 。以流量为王、把营利看作目标的商业化生产运作模式,让写词变成了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工种和环节 。歌曲投入的多少、内容定向与推送力度等都更依赖于算法与大数据的“需求” 。与歌词的内容扎实、用字考究、平仄讲求相比,部分词作者宁愿花心思找到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党”式的歌名,或者更依赖于炒作热点话题及爆红的网络流行语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特点也吸引部分音乐人只注重歌曲30秒内的魔性口号式循环呈现 。乃至出现了一种对某首歌曲既不知道名字也不熟悉主歌内容,但一听到副歌部分却马上能够随口跟着唱出来的现象 。
与古人相比,我们一部分词作者确实是表现得更懒于思考、热衷套路、急功近利了 。同样是表达忠贞的爱,李商隐说“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说“死了都要爱”;形容女性之美时,《诗经》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们却唱“你的笑像恶犬”;感慨自然之险峻时,李白有《蜀道难》:“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则干脆就是“哇靠、666、绝绝子!”……汉字的美需要通过恰当地使用来展现,汉字的韵味需要通过大声吟唱来表达,汉字的博大精深是要通过写词人一代一代接续奋力、发扬光大的 。说到底,歌词创作中表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也是审美能力缺失的一种表现,这必然会导致邹一桂所言的“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蹴黑气”这“六气”的“盛行” 。而相比于绘画而言,歌词所涉及的音乐创作是一项更具影响力和更具社会传播力的艺术形式,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和教化责任,因而在歌词创作中忌“六气”显得更加紧迫也更具现实意义 。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中华民族汉字的“汉”本意就是星汉和银河 。一个如此充满想象力的民族用天地化孕出的文字书写成词、吟唱成歌,这本身就是一件够诗意、够浪漫的事情,所以,作词人不应轻易放弃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而需努力找回华夏文明表情达意的文字之美 。身为一个用汉字写作的人,那种根植于血脉中的“文化自信”是与生俱来的 。珍惜它、用好它,亦是作词人的幸福 。
(作者系词作家,中国音协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
【嘟嘟嘟是什么声音 嘟嘟嘟的声音是什么】来源: 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