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提示语 语文中什么是提示语

什么是提示语1

什么是提示语 语文中什么是提示语

文章插图
提示语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 , 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 。提示语有节奏有韵律 , 读来朗朗上口 , 听来和谐悦耳 , 给人以美感 , 也便于记忆 。能增加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 词浅意深 。回味无穷 , 是—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技巧 。
部编版小学语文有可商榷的地方2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 从试验到全面普及已经七个年头了 , 我们的编者付出艰巨的努力 , 尽量日臻完善 。我们一线教师可以说是教材的践行者 , 深深感受新教材内容务实新颖 。但我们在钻研教材中有些地方想提出商榷 。
举个例子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答应”一词中的“应” , 不应标注第四声 。《14小狗学叫》一文“它们对它说:”这个提示语 , 应放在“你怎么不叫?”前面或后面 。
还有精读课文安排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 , 总有2-4个重复的字 , 这样不利于我们教学 , 我们体会出“会写”强调写 , 而“会认”强调认 , 但会写的字 , 通常实现会认了 。我们觉得安排字的教学 , 最好不要重复汉字为好 。
当然 , 我们意见和建议可能不成熟 , 不当之处请指出 , 我们欢迎讨论 。
水果店“碎碎念”式标语走红 店主:写的都是大实话3“这个小破桃 , 又脆又甜”“青桔子不好吃 , 为了配色才卖的 , 酸的”“木瓜5元一个 , 打皮7元一个 。希望大家都买5元的 , 老板的父亲不爱打皮 , 懒!”……近日 , 辽宁沈阳一所高校水果店的“碎碎念”式标语走*络 。水果店店主李先生对*采访人员表示 , 两年前 , 水果店就写这样的标语了 。因为店里的学生特别多 , 实在忙不过来 , 贴标语相当于给大家一个回复 。
店里有趣的标语(*发 受访者供图)
“标语写的是实话 , 让学生按需购买”
据李先生介绍 , 水果店经营8年多时间了 , 面积约40平方米 , 平时五个人在店里张罗 , 生意很好 。
对于“青桔子不好吃 , 为了配色才卖的 , 酸的”的标语 , 他表示青桔确实是酸的 , “一些应季水果刚上货时不太好吃 , 写的都是大实话” 。
店里关于青桔的标语(*发 受访者供图)
【什么是提示语 语文中什么是提示语】李先生说 , 其实有些水果挺甜 , 但标语不敢直接写甜 。因为上货的时候 , 一筐水果有四五十斤 , 很难确保所有水果都甜 , 不想让学生吃到酸的水果后 , 感觉被欺骗了 。
店里关于李子的标语(*发 受访者供图)
他称 , 每一种水果都有标语 , 写之前自己和家人也会先尝尝 ,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水果 , 按需购买 。
“有些标语上写的是难吃的水果 , 但也有学生买 。我也不知道咋回事 , 可能觉得有趣吧 。”李先生说 。
店里关于桃子的标语(*发 受访者供图)
“走红后心态没变化 , 以后还坚持写标语”
李先生说 , 店里的标语走红后 , 不少学生专门到店里打卡 , 自己心态上也没什么变化 , 就想给学生卖好吃的水果 。“如果不是特别忙 , 我希望能跟每个进店的人交流 , 而不是通过标语 。”
店里关于石榴的标语(*发 受访者供图)
该校一位大四学生告诉采访人员 , 这家水果店很受学生们欢迎 , 平时下课后 , 购买水果的学生特别多 。即使自己住在学校南区 , 也会专门到东区买这家的水果 。
该学生称 , 这些标语不仅有趣 , 也很实在 , 品种、价格、口味都写得很清楚 。自己性格比较内向 , 在一些不写价格的水果店也不好意思问价格 , 但这家就不担心这个问题 , 觉得店主很有人情味儿 。
李先生说 , 自己看到网友说这是一种营销方式 , 但自己根本没想那么多 。水果从上货、摆货、卖货 , 他都全程参与 。平时特别忙 , 根本没时间去仔细琢磨这些 , “当时怎么想的就赶紧写下来 , 贴上后就去干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