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的能力不在五子良将之下,却遭曹操猜忌,被夺去兵权

曹操手下有五员大将,他们分别是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和徐晃 。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特意将这五人并列为一传,并且评价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这便是五子良将的由来 。然而仔细阅读五子良将的传记我们会发现,在这面其实还特意提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不是五子良将的成员但在最后被陈寿所提及可见其地位在当时也是很高的,这个人就是朱灵 。
朱灵原本是袁绍的部将,在曹操征讨陶谦的时候袁绍派遣朱灵带三个营的兵力去援助曹操 。朱灵的部队作为曹操的友军打仗也很卖力立了不少战功,事后袁绍便派人去召回朱灵 。当时袁绍的实力比曹操要强,而朱灵在和曹操一起共事的期间觉得曹操是个成就大事的人于是便带着自己手上三个营的兵力反水投奔了曹操 。朱灵在军中颇得士卒人心因此袁绍派去的人没有召回一兵一卒回来 。
“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 。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 。绍所遣诸将各罢归,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 。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 。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 。《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此人的能力不在五子良将之下,却遭曹操猜忌,被夺去兵权】朱灵慧眼识英雄投奔了曹操这个选择的确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曹操对朱灵貌似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曾一度对其产生了忌恨之心 。据史书记载曹操曾派于禁手持令书径直前往朱灵的军营解除了朱灵的兵权,并且让朱灵听命于于禁使其成为了于禁的部将 。朱灵素知于禁威重于是便交出了兵权乖乖受命于人 。
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 。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朱灵在官渡之战前就投奔了曹操,他追随曹操南征北战资历甚至比五子良将里的张郃要高(张郃是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投降曹操的) 。然而在《三国志》里却记载:“(朱)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朱灵的名望要比徐晃等人要低一等,到后来才当上后将军 。那么论能力朱灵比徐晃等人差吗?事实上并不如此,真相是朱灵遭到了曹操的刻意限制才沦落到了二流将军位列 。
那么曹操为何对朱灵有如此大的意见呢?按道理讲在曹操最为需要人才的时候,朱灵主动投奔曹操应该得到曹操的感激才是,而曹操对朱灵的做法为何恰恰相反呢?
事实上朱灵和徐晃、张辽、张郃不同的是他的部队是一支独立性的军队,直白的说法就是他的部队只听命于他 。我们看朱灵最初从袁绍那里带出三个营的兵力后来投奔曹操,他的军队表现为:“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三个营的兵力现在完全是受命于朱灵而不是袁绍,朱灵名义上袁绍的部将实则已是个独立的小军阀 。而朱灵在投奔曹操后依然保持着对这支军队的指挥权,所以曹操对朱灵应该是有防范之心的 。后来曹操平定冀州之后派朱灵驻守在许南,当时朱灵手下又招募了数千新兵,这些新兵都是冀州人 。曹操于是告诫朱灵应该宽厚对待冀州的新兵,不然的话机会激起兵变 。而朱灵却没有听取曹操的意见擅自将参与谋反的中郎将程昂处死,事后又将这件事以书信的形式汇报给了曹操 。曹操收到朱灵的书信后非但没有奖赏朱灵,还对朱灵处理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
魏书曰:太祖既平冀州,遣灵将新兵五千人骑千匹守许南 。太祖戒之曰:"冀州新兵,数承宽缓,暂见齐整,意尚怏怏 。卿名先有威严,善以道宽之,不然即有变 。"灵至阳翟,中郎将程昂等果反,即斩昂,以状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