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止泻按摩图解 婴儿止泻按摩图 宝宝止泻最快的方法

第1步:补脾经150次11、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
2、手法:推法 。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
3、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 。推100—300次 。
4、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 300次 。
第2步:补大肠150次21、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呈一直线 。
2、手法:推法 。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
3、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此处选用补大肠,推100一300次 。
4、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此处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3步:板门推向横纹200次31、位置:在手掌大鱼际部,从大鱼际中点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
2、手法:推法 。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
3、操作:用推法自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 。推100—300次 。
4、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治疗作用有关,方向弄反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4步:逆摩腹5分钟41、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
2、手法:摩法 。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
3、操作: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腹部轻轻摩动,逆时针摩5分钟 。
4、要领:用力要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协调,操作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 。注意一定是逆时针摩动!
第5步:推上七节骨200次51、位置:命门(第2腰椎下凹陷中)至尾椎骨呈一直线 。(找到宝宝的胯骨,也就是叉腰摸到的骨头,胯骨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的地方是第四腰椎,往上倒数2个就是第2腰椎了) 。
2、手法:推法 。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
3、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反之,自上向下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
4、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是自下向上,这与补泻有关,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6步:揉足三里50次61、位置:膝关节外侧间隙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
2、手法:揉法 。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
3、操作:用拇指按揉50 ~ 100次 。
4、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
第7步:症状增加推拿手法71、清胃经150次症状:宝宝会表现为腹痛胀满,一痛就泻,泻后腹痛减轻,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 。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
手法:推法 。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 。此处为清胃经,推100—300次 。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 。
2、推三关200次(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清稀,有很多泡沫,腹痛肠鸣(能听见肚子咕咕响),小便多,面色发白,手脚发凉 。推拿时增加推三关200次 。
(2)位置:在前臂桡侧(拇指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星一条直线 。
(3)手法:推法 。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
(4)操作:用拇指桡侧(外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 。推100—200次 。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 。此处推的方向注意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3、捏脊5遍(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稀溏,大多在吃完饭以后泄泻,泻下的大便有未消化的食物,颜色淡不臭,饭量较小,精神疲惫 。推拿时增加捏脊5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