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原文及翻译拼音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诗词翻译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拼音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诗词翻译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拼音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诗词翻译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 , 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 海中山岛罗列 , 高耸挺立 。
周围树木葱茏 , 花草丰茂 。
萧瑟的风声传来 , 草木动摇 , 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 ,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 , 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
啊 , 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
注释临:登上 , 有游览的意思 。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 , 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 , 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
沧:通“苍” , 青绿色 。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
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  , 通耸 , 高 。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 天河 。
幸:庆幸 。
甚:极点 。
至:非常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 , 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拼音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诗词翻译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 , 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 , 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 , 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 , 居高临海 , 视野寥廓 , 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 , 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 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 , 气势雄浑的特点 。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 , 它的感情非常奔放 , 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 , 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 , 所以更有启发性 , 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 , 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 , “如幽燕老将 , 气韵沉雄” , 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 , 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 , 有动有静 , 如“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 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 ,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 , 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 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 , 草木摇落的季节 , 但岛上树木繁茂 , 百草丰美 , 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 ,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 汹涌起伏 。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 , 仍有着“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 , 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 , 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 , 与诗的内容无关 , 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