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登基后,他的父亲竟差点变成了伯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杨廷和等一帮文臣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先例,过继给已死去16年的伯父明孝宗朱祐樘做儿子,才获得即位的资格 。这样一来,他就得称伯父为父亲,改称自己的亲爹亲妈为叔父叔母 。
如果不是一封突如其来的遗诏,朱厚熜原可波澜不惊地在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市)当一辈子兴王,像他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一样 。
遗诏中这样写道:“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
此处的“朕”,指的是刚刚驾崩的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总揽朝政的大学士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以朱厚照的口气,让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
对此,朱厚照的母亲、慈寿皇太后予以承认,她颁发的懿旨称:“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
于是,朱厚熜就兴匆匆地从安陆州,千里迢迢地前来北京,继承皇位 。
可是,朱厚熜一到北京,就遇到一个“下马威”:大学士杨廷和一定要他按照礼部的方案,以皇太子的身份从东安门入宫,而不是享受皇帝的待遇,从皇城第一门大明门入宫 。当时朱厚熜只有15岁,面对这样的变故,他极力抗争:“我是来当皇帝的,可不是当皇太子 。
抗争无果 。朱厚熜只好使出最后一招:不进宫了,回湖北老家 。
这下杨廷和一帮人慌了 。最后他们作出妥协,让朱厚熜以朝见太后之名从大明门进宫,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是为嘉靖帝 。
然而,朱厚熜与杨廷和等一帮文臣的抗争才刚刚开始 。
杨廷和等一帮文臣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先例,过继给已死去16年的伯父明孝宗朱祐樘做儿子,才获得即位的资格 。这样一来,他就得称伯父为父亲,改称自己的亲爹亲妈为叔父叔母 。
嘉靖帝当然不肯 。他说:“父母名称,可这般互易么?”在他看来,自己应当“继统不即嗣”,可以继承皇位,而不能过继给伯父当儿子 。至于合法性,他认为伯父虽然是长房,可由于已经绝后了,他作为明宪宗的长孙,有资格继承爷爷传下来的江山,而不是非要过继给伯父后才有资格 。
【嘉靖皇帝登基后,他的父亲竟差点变成了伯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但是,文官们不肯改变意见 。他们坚持嘉靖帝改称伯父明孝宗朱祐樘为父亲,改称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叔父 。
双方激烈地争执了很久,不分上下 。嘉靖帝刚刚继位,看到实在争不过去了,打算让步 。可就在这时,进士张璁单独打了一份报告,称嘉靖帝应该把兴献王尊称为皇考 。随后,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也上奏,称嘉靖帝应称明孝宗为皇伯考,兴献王为皇考 。
嘉靖帝很高兴 。按照张璁和桂萼的办法,他不用过继给伯父,就可完美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
可文官们对这个办法依然激烈反对 。他们甚至要求嘉靖帝杀掉张璁和桂萼 。嘉靖帝的犟脾气也来了,他痛骂了文官一通,马上将张璁和桂萼提拔进入翰林院 。
这下文官们不干了 。翰林们纷纷辞职,表示不屑于与张璁和桂萼为伍 。
这时候,嘉靖帝已经决议与文官们抗争到底了 。公元1524年7月12日,嘉靖帝诏谕礼部,要在7月14日这天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
文官们闻讯,集体来到左顺门 。200多名文官齐刷刷地跪了一地,请求嘉靖帝改变主意 。嘉靖帝多次派人劝告他们,没人听从 。嘉靖帝终于怒了,命令锦衣卫抓人,将带头的八人流放 。其余官员,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廷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