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张骏祥

[拼音]:Zhang Junxiang
中国话剧、电影导演、理论家、剧作家,笔名袁俊 。1910年12月17日生于江苏镇江 。1928年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从王文显教授攻读西洋戏剧,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936年去美国进耶鲁大学学习戏剧演出,1939年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回国后,在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授导演学及舞台装置,并担任排演课程,排演了曹禺的《蜕变》和李健吾的《以身作则》 。1941年初到重庆,先后主持中青剧社和中电剧团,导演了曹禺的《北京人》和他自己编的《边城故事》等,并为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神鹰剧团导演了匈牙利作家贝拉·巴拉兹原作、焦菊隐翻译的《安魂曲》、吴祖光的《牛郎织女》、陈白尘的《大渡河》、W.莎士比亚原作曹禺翻译的《柔密欧与幽丽叶》等剧 。这些演出,是重庆雾季演出中一批佳作,在戏剧界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 。
1939~1945年间,张骏祥陆续创作了《边城故事》、《美国总统号》、《小城故事》、《山城故事》、《万世师表》等话剧剧本,翻译了《富贵浮云》、《林肯在伊利诺州》、《好望号》、《审判日》等欧美话剧名著和《吾士吾民》电影剧作;同时还撰写了一系列有关导演艺术理论和方法的论文 。张骏?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2357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榈木缱鞫嗳〔挠?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929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现实生活 。他善于运用熟练的技巧组织矛盾冲突,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幽默生动,富于舞台效果 。代表作《万世师表》以“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刻画了方义逵、林桐、管声洪三代教育工作者的形象,热情歌颂了他们为教育事业坚贞自守、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 。
张骏祥针对话剧演出中存在的问题,撰写了一系列论文,系统地介绍了亚历山大·狄恩的导演理论和方法,并给以发展、丰富,论点新颖,发表后引起戏剧工作者的重视 。1983年,他的论文集《导演术基础》出版 。
张骏祥的导演艺术特点是结构严谨,舞台各部门配合协调,视觉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清朗明快,节奏流畅顺达,整个戏的“流动”层次分明,情深意切,耐人回味 。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骏祥在上海为观众演出公司导演了李健吾的《女人与和平》一剧后,转向电影界,编导了《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影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导演了《翠岗红旗》、《燎原》、《白求恩大夫》等影片 。曾被任命为上海市电影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10~ 张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