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等于多少毫克 一公斤等于多少克 1吨等于多少千克

在远古时期,人们交换都是通过物与物的交换方式,如几张皮换多少米,多少米有换多少豆等 。但是这样的交换方式显得很麻烦,如果路途遥远费时费力不说,靠人背马驼的时代根本负重不了多少 。
记得在一部电视剧《大禹》中,讲述的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以贝壳为等价交换的方式开始出现,再到后来的铜币、纸币,发展到今天,草根认为甚至是数字的交换方式,如VX支付、ZFB支付方式 。
在小时候,逢年过节,总喜欢弄些豆腐,那个时候很少用来称,都是说推多少升豆的豆腐;种植水稻都是说泡多少升的稻谷 。至今那个四四方方,中间有一隔板的东西还是记忆犹新,不过现在基本已经成为古董了 。用现在的换算方法,如果没搞错的话,一升相当于如今的4斤左右 。
我们现在人熟悉的单位莫过于斤、市斤、克、公斤这些计量单位了,但是在中药书籍里,任然会看到一些古代的计量方法,如常会出现一些两、钱、分、厘等 。让现在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
草根平时看一些文章,在下面的评论中,任然有很多人会说:‘咋多少剂量都不说,一钱到底是多少?’ 。
从明清以来,我国普遍采用的16进制,也可以说1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10钱 。但是我国现在对中药采用的是公制,也就是说1公斤等于1000克,即1两=30克,1钱=3g,1分=0.3克,1厘=0.03克 。
在现有中药中,几乎没有哪个中药明确规定一定要用多少,中药除了一些烈药、毒性药和一些精品外,一般来说,中药干品是5-10g,部分为15-30g 。
虽然用量有一个大体的范围,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根据药物的优质程度、患者的病情、用药方法(如外用和内用剂量完全不同)、四时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
对于药材质量好的,用量可轻点;药材质量次者,用量应稍微大些 。
花叶类质量轻的用量宜轻,金石、贝壳质量重的,用量宜重;干品比鲜品用量要大 。
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药材,用量宜重;气味浓烈且作用猛的,用量宜轻 。
应用单味药材时,用量稍大,在应用复方时,剂量应小;在方中作为主要时,用量应大,作为辅助之药时,用量应轻 。
入汤剂时,剂量稍大;入丸剂、散剂时用量应小 。
治疗疾病时,根据用药目的,用量也不同,如槟榔用于行气消积时用6-15g即可,但是如果用于驱绦虫时,用量则可用到60-120g 。(槟榔有毒,应慎用) 。
以祛邪为主时,体强者用量宜重;体弱者用量宜轻 。以补虚为主时,脾胃强健者,用量稍大;脾胃虚弱者,用量轻小 。
【一公斤等于多少毫克 一公斤等于多少克 1吨等于多少千克】小儿发育未全,老年气血衰减,用药量宜减小;青壮年气血旺盛,用量稍大 。5岁以下儿童通常用量为成人的1/4,五岁以上者可按成人减半 。
一般来说,男女用量不大,但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活血化瘀药宜较小 。
新病者伤正气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者多伤正气,用量宜轻些 。
生活习惯和职业也可影响药物的用量,如平时不喜欢吃辛辣热食物的人或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病人,使用辛热药物治疗疾病时,用量宜轻,反之则用量增大 。
季节的不同也是影响药物用量的一个因素,如发汗解表药和辛温大热药,在夏季时,用量不宜过大;而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用量宜重 。夏季,苦寒泄火药用量宜重;而冬季,苦寒泻火药,用量宜轻 。
我是草根药师,喜欢我的文章的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及转发,更多用药知识继续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