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金毛训练

在南京,没有哪条路像上海路这样,既保存着民国气息,又充满异域风情,白天与夜晚两副面孔,文艺与市井完美结合 。
▲沿着上海路走一走,上坡下坡,起起伏伏,人生大抵也不过如此 。
上海路并不年轻,南北阴阳营、陶谷新村、南秀村,都有各自的故事 。
绿树掩映,巷弄宁静深邃 。早在5000年前,南北阴阳营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个古人类居住地,南京的城市雏形就在这里形成,还被视作南京城市文化的起点 。现在,这里是一片安静居民区 。
▲明代鹰扬营卫队曾驻于此,故名“鹰扬营”,后讹传为“阴阳营”,分南北二巷,即南阴阳营和北阴阳营 。
时光的痕迹在这里随处可见,旧日的门牌,仿佛还能寻到前人生活过的印记 。
下棋遛狗,闲话家常,这里有着最原汁原味的老南京生活风味 。苍蝇馆子和不起眼的修理铺、老行当,也都深藏于旁边的小巷之中 。
▲鲜活的生活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置身其中仿佛生活在上个世纪 。
陶谷新村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原叫陶谷街 。上世纪80年代,改名为陶谷新村 。据说,是因为南朝思想家陶弘景居住于此而得名 。
【秦淮金毛训练】陶弘景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通晓天文、历算、地理,擅长琴、棋、书、画,最大的成就是标注和增修了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 。
▲陶谷新村小巷内古木参天,绿茵遍地,据说陶弘景曾在此种下古梅 。
陶谷新村里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多为灰色和黄色,一般不超过十五米高,民国风格的高墙附有西洋风格的院落,冷峻安详 。走在其中,如同在历史长河中徜徉,令人留恋不已 。
1923年,郝钦铭在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任教 。赴美深造后回国执教于金陵大学,是我国早期棉花栽培育种专家 。
▲陶谷新村17号,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郝钦铭故居 。
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珠算,能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印椿为此做出过巨大贡献 。
华印椿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老师,17岁时便开始从事珠算教学工作,75岁时痛感作为珠算创始国的中国竟然没有一本珠算史,于是艰辛创作15年,于90岁高龄时写成《中国珠算史稿》 。
▲陶谷新村19号,著名珠算学家华印椿故居,华罗庚生前曾多次来到这里拜访恩师 。
南秀村29号,是一座建于1946年的民国建筑,上下两层,院落环绕,典雅幽静,这里是南大生物系“世界上最长寿教授”郑集的故居 。
▲沿着南秀村的巷子一直走,就是南京大学所在地 。
郑集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曾将房子赠予在美国的大女儿,让其回赠三万美金,成立“郑集清寒学生助学基金”,资助清寒学生 。郑教授去世后,别墅被子女转卖 。
如今的郑集故居,外墙刷着明快的颜色,演绎着另一种风情 。
▲南秀村29号,现在已化身为一家爱尔兰酒吧 。
这里的每一个巷口,都写满故事 。
幸福的市井生活清晨的上海路,在汽车喇叭声和商贩的叫卖声中苏醒,空气中混杂着各种美食的香味 。
这里有着南京人早餐最恩正的味道,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福的 。
▲金黄酥脆的锅贴和刚出笼的汤包,不同的香味一起在这里升腾 。
“还来买点瓜啊?今天的西瓜好哎!”大爷大妈在新鲜瓜果和蔬菜间穿梭,上班族匆匆忙忙地准备送孩子上学 。
开在巷子里、店面很破、常年排队,几乎是上海路上很多店铺的标配 。
味香的鸭子偏肥,鸭皮烤得金黄酥脆,切好以后浇上热热的卤子,外酥里嫩,兼得甜咸两种滋味,生活的气息于是得以在唇齿间留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