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 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讲述了西湖雨中奇景 , 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 。
下面同学们就跟随杜du老师 , 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

文章插图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北宋著名文学家 , 书画家 。
其文学成就:其诗、词 , 赋、散文 , 都成就极高 , 善书法和绘画 ,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 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 苏轼与其父苏洵 , 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
(二)补充注释
1.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
2.未:没有 , 不曾 。
3.白雨:是白色的雨点 。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
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

文章插图
(三)古诗翻译
黑云翻墨未遮山: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汁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 , 杂乱地跳入船中 。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 , 把云和雨都吹散了 。
望湖楼下水如天:此时 , 从望湖楼上向下看 , 水天一色 , 连成一片 。
杜du老师来指导:古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雨之急 , 急雨急晴 , 景色壮观 。
后两句写了景之奇 , 变化极速 , 令人惊叹 。
(四)中心思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

文章插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给雨中西湖景色的变幻多姿 , 表现了西湖景色的奇特 。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感叹与赞美之情 。
(五)写作背景及特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写 。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6月27日 , 苏轼游览西湖的时候写下了五首诗 。
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看 ,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汁 , 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 , 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入船舱 。
突然 , 狂风席卷着大地 , 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 凭栏而望 , 只见湖面水天映照 , 碧波如镜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

文章插图
是啊!诗中的每一句都仿佛一幅画 。作者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 。
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的新鲜感的表达 , 精准的描摹了从阴到雨 , 又到晴的过程变化 , 有声有色 , 构思巧妙 , 而又信手写就 , 不着痕迹 。
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
(六)课后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

文章插图
语文书第九页第三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据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 ,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回答: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与远山纠缠 , 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 , 乱跳入小船之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 , 将暴雨和云吹散了 , 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 , 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 那水天一色 , 连成一片 。
以上是杜du老师整理这首诗的全部内容 , 如果同学们有哪些疑问 ,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给老师 。
觉得老师的文章对你有用 , 欢迎大家点赞 , 转发收藏 , 谢谢 。以上的操作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支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醉书》

文章插图
关注我 , 看全部内容 , 而且关注后 , 不会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