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裴炎的生平简介,裴炎的人物事迹

裴炎生性宽厚 , 不苟言笑 , 后进入 弘文馆就读 。他勤奋好学 , 同学出外游玩时 , 仍苦读不辍 , 并以学业未精为由 , 拒绝官府的 征辟 。
裴炎在弘文馆苦学十年 , 精研《 左传》 , 后参加 科举 , 考中明经科 , 被授为濮州 司仓参军 , 历任御史、起居 舍人 , 累迁至黄门 侍郎 。
担任宰相
680年(调露二年) , 裴炎升任 同中书门下三品 , 成为宰相 , 后进拜侍中 。682年(永淳元年) ,  唐高宗前往 东都洛阳 , 命裴炎留守 长安 , 辅佐 皇太子李显 。
683年(永淳二年) , 唐高宗病重 , 李显赴洛阳 监国 , 命裴炎与 刘齐贤、 郭正一在东宫处理政务 。十二月 , 高宗去世 ,  李显即位 , 是为唐中宗 , 任命裴炎为中书令 。
684年(光宅元年)正月 , 唐中宗打算封岳父 韦玄贞为侍中 , 又欲任命乳母之子为 五品官 。裴炎对此极力反对 , 中宗负气道:“我就算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都没什么 , 何况区区一个侍中 。”裴炎非常恐惧 , 便禀告 太后武则天 , 决定废黜皇帝 。武则天命裴炎与 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 程务挺、张虔勖率军入宫 , 宣布废黜皇帝的 懿旨 , 然后扶中宗下殿 。中宗道:“我有什么罪过?”武则天道:“你欲把天下让给韦玄贞 , 怎能说无罪!”于是废中宗为 庐陵王 , 改立豫王 李旦为帝 , 是为唐睿宗 。裴炎因 定策之功 , 被封为河东 县侯 。
反对武氏
当时 , 唐睿宗虽是皇帝 , 朝廷大权仍掌握在武则天手中 。武承嗣请求立武氏 七庙 , 并追封祖先为王 。裴炎进谏道:“太后 母仪天下 , 不应偏私于亲属 。难道太后忘记吕氏的败亡吗?”武则天道:“ 吕后将权力交给生者 , 因此失败 。现在我追尊死者 , 有什么损害呢?”裴炎道:“应当 防微杜渐 。”武则天很不高兴 , 虽未立七庙 , 仍追尊父祖为王 。裴炎也因此得罪武则天 。
后来 , 武承嗣认为韩王 李元嘉、鲁王 李灵夔是皇帝叔祖 , 地位崇高 , 便劝武则天借故将其诛杀 。武则天询问宰相的意见 ,  刘祎之、 韦思谦都一言不发 , 只有裴炎极力反对 。武则天对此更不高兴 。
被杀
同年九月 ,  徐敬业在 扬州起兵反武 。裴炎趁机道:“天子已经成人 , 却没有 亲政 , 才让小人有造反的借口 。如果把朝政还给天子 , 叛军不用讨伐便会解散 。”御史 崔詧道:“裴炎是 顾命大臣 , 听到叛乱 , 却不愿征讨 , 只是让太后还政 , 一定是有异心 。”武则天于是将裴炎关入 诏狱 , 命御史大夫 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审问 。
裴炎入狱后 , 不肯委曲求全 , 道:“宰相入狱 , 哪有能保全的道理!” 凤阁侍郎胡元范对武则天道:“裴炎是社稷之臣 , 有功于国 , 忠于皇帝 , 天下皆知 , 我敢证明他不会谋反 。”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 蒋俨都为裴炎辩护 。武则天道:“裴炎有造反的意图 , 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 。” 胡元范、刘齐贤都道:“如果裴炎所为是造反 , 那我们也是造反 。”武则天道:“朕知道裴炎造反 , 你们不是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