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礼的意思拼音 彬彬有礼的意思 娇柔造作的意思解释

作者:以法正道 。

彬彬有礼的意思拼音 彬彬有礼的意思 娇柔造作的意思解释

文章插图
说起“文质彬彬”,大多数人都认为就是彬彬有礼的意思,即一个人表现出的讲文明、讲礼貌、能谦让、有教养、守法有德、遵守习俗等特征 。实际上,人们把文质彬彬理解错了 。
文质彬彬来源于孔子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明、礼貌、谦让、教养、守法道德、遵守习俗等等,这只是文质彬彬一词中“文”的含义 。“文”之于人,是后来人类文明化、社会化后才产生的一种人作的外在有形的东西,法律、道德、习俗等社会秩序都属于“文”的范畴 。
要强调的是,文质彬彬中还有“质”的含义,“质”是指人的本源、本来、本能、自然、原始、初朴等 。人类在文明化、社会化以前的蛮荒时代,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仅有作为万物物种种性的天然质朴,如与野兽搏击、部族之间为争夺生存资源而进行的人与人相互残杀等 。此时,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没有一切人类文明化、社会化以后才有的礼仪秩序等 。此时的人只是一种动物性存在,是一种自然或天然状态的生物而已,此时的人与猴子、狮子等动物在本性上并无差异 。因此,“质”是人作为一种动物最基底层的特征,它原始天然、自然表现、初朴无伪 。
文质彬彬是孔子对社会人的最佳状态的描述 。彬彬是均衡、相当的意思 。故孔子认为, 一个社会人最佳状态就是文明与质朴二者能够均衡或相当,这就是君子 。
孔子进一步阐明,“文”与“质”二者若不均衡,便会是导致“质胜文则野”或“文胜质则史”的结果 。所谓“文胜质”就是过于强调外在有形、文明化、社会化的东西而丧失了人本来的天然质朴,这样人容易成为文过饰非、浮夸功利之伪人;在现代秩序社会,对人的要求若 “文胜质”,人就容易成为秩序的奴隶 。所谓“质胜文”就是人本来的自然本能不受限制地表现和表达,这样人容易成为粗俗凶蛮、鄙陋残暴之野人;在现代秩序社会,人若“质胜文”,人就会无法无天、没有道德底线 。
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之君子,绝不是后世所理解的彬彬有礼、绝不抗争、毫无暴力的人 。后世文人和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和禁锢人们,曲解了孔子对文质彬彬的解释,将文质彬彬片面曲解为彬彬有礼,欲将含有抗争天性的人性塑造成绝不抗争的奴性 。
彬彬有礼的意思拼音 彬彬有礼的意思 娇柔造作的意思解释

文章插图
因此,正当防卫是文质彬彬本有之义 。文明化的人类社会最理想状态就是大家都能以“文”相守,即人人都能将自己的言行限定在大家共同构建的法律、道德、习俗等秩序范围内,但是尽管人类社会在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却始终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因为总有一方突破秩序而另一方又无法及时获得秩序保护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人选择以“质”相搏,这是人本来、本有的天然本性使然,有其存在的原始性和必要性,若以文明化、社会化后人的“文”性来否定天然本有之人的“质”性,人就会沦落为人文秩序的奴隶 。现代社会,人的本有之“质”是在人为之“文”下被确认的 。因此,法律需要确定人们在一定条件下以“质”相搏的权利和限度,这就是正当防卫在人类本性和生存现实上的来源 。
正当防卫的价值导向就是引导公民成为文质彬彬之人 。法律及法律所规定的正当防卫作为人类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要求人们应当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这是对公民作为社会人而应当具有的“文”的基本要求;但同时正当防卫也授权人们在一定条件可以使用暴力,这是对公民作为自然人而本身具有的“质”的必要肯定 。
法律应当充分肯定公民既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公民作为社会人在无法及时获得社会的法律性保护时,应当充分肯定并允许公民作为自然人发挥其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功能,并且避免用公民法律性保护时的理性状态去考量自然人自我保护时的感性状态,而是应当充分考虑自然人自我保护时的原始自然的感性状态 。因此,即便是法治社会下的正当防卫,也不应过分完全用法治思维下公民的理性去衡量认定,而应当更多用自然状态下人的感性去衡量认定 。
【彬彬有礼的意思拼音 彬彬有礼的意思 娇柔造作的意思解释】总之,如果说法律是束人以“文”,那么正当防卫就是赋人以“质” 。正当防卫虽然属于法律制度,属于“文”的范畴,但正当防卫与其他法律规定不同,它是对自然人本能之“质”的制度性确认 。因此,法治社会下的正当防卫,其功能价值就是引导人们成为 “文质彬彬”之人,公民皆“文质彬彬”,社会秩序就会更加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