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托孤引发千古争论,难道只有帝王术而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二 )


但问题也就此来了,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口号就是复兴汉室,按理说,北伐中原属于理所应当的 。他为什么非要在临终前一再强调此事,为此不惜给诸葛亮特殊授权,甚至让儿子“以父事之”呢?
3.生死关头的新政权
答案还是在《出师表》中 。原文开头这样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在这里,诸葛亮将刘备驾崩时蜀汉的局势形容为“危急存亡之秋” 。这是夸张还是事实?
刘备本来颇有政治名望,无论是曹操、袁绍还是刘表都对他很是敬重 。正是基于这种名望,建安十六年时,益州牧刘璋才会邀他入蜀 。
然而,刘备却效仿吕布当年的所作所为,以一种卑鄙的方式攻占了益州,并将刘璋迁往荆州软禁了起来 。这样的行为使得刘备前半生所积累的政治声望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带来两大严重问题: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其一,孙刘联盟变得岌岌可危 。听到刘备取得蜀地后,孙权愤怒至极骂道:猾虏乃敢挟诈!由此,孙权开始重新审视联盟关系,这为后来杀关羽夺荆州埋下伏笔 。
其二,益州内部的人心不附 。虽然刘备积极选取益州人士进入到他的新政权里,但内部的不满情绪时刻存在着,只是在默默等待着时机 。蜀境之内,豪门士族之间私下里纷纷流传着“刘氏祚尽”之类的说法便是一个证明 。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刘备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
公元二一九年,关羽败走麦城随后被杀,荆州丢失,跨有荆益的目标落空 。蜀汉遭受第一次重创 。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称帝,这年七月正式率兵东征孙权 。第二年六月,刘备大败于夷陵,八万精兵损失殆尽,马良等人也战死疆场 。蜀汉遭受到第二次重创 。
这两次惨败使得蜀汉政权陷入空前的危机 。特别是夷陵之战,本是刘备称帝后的首次御驾亲征,但却大败而归 。这似乎预示着天命并不垂青于刘备 。
现在,刘备又即将死去,时间距离蜀汉政权的建立不过三年而已 。这似乎更加表明他所宣称的如刘秀般复兴汉室恐怕并不可能,而那个在蜀地流转已久的“刘氏祚尽”好像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
网络配图
夷陵之败和刘备将死之事,动摇了蜀汉立国的合法性基础 。当一个政权本来就有原罪存在,而其构建的合法性又遭遇质疑时,它离最终的灭亡就不太远了 。
事实也是如此响应的 。
就在刘备病重的消息传出后,高定、黄元、雍闿等相继叛乱,战火波及嘉郡、益州郡、越嶲郡、牂牁郡等地,蜀汉半数以上的版图都笼罩在叛乱之中 。益州内部人心的不稳可见一斑 。
然而这只是内部问题 。对外方面,孙刘联盟破裂,东边的孙权成了仇敌,需要不时提防着 。曹魏则在北方虎视眈眈,虽然没有发兵,但正积极策划着和平演变 。
此刻,当真是生死存亡之秋!
所以,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要处理的最优先的问题,也即蜀汉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帝业可能不复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被取代的问题 。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刘备托孤时不可能再玩什么帝王权术了,他必须要真诚地与诸葛亮交心,竭尽可能地树立对方的斗志,鼓励他去完成复兴汉室的帝业 。至于他的真实想法如何,重要吗?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