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他们的微笑,将是北京冬奥会最好的名片( 二 )



志愿|他们的微笑,将是北京冬奥会最好的名片
文章插图

12月5日,致敬志愿者——2021年国际志愿者日主题网络嘉年华节目
在北京交通大学90后志愿者带队教师赵积斌看来,志愿者是冬奥大机器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赛事运行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的底色和担当,也是青年成长的舞台。
对00后丁博阳来说,正是如此。负责国家体育馆交通保障的他注意到,场馆的每个入口都有一块设计颇为用心的引导牌,同时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在冬奥志愿者培训中,他了解到,“把残疾人当作平等的朋友”要通过种种细节来体现。比如,在服务残疾人时之前先伸出右手,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推轮椅的速度不能特别快、刹车要平稳。这些要注意的细节,也为他今后和残疾人相处提供了指导。
“小闭环”内的志愿者被称为“神秘小分队”,他们赛时将接触来自境外的运动员、技术人员或官员等,疫情风险最高,防疫要求也最为严格: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接触社会公众,每日进行核酸检测,点对点闭环管理。一些“小闭环”内的志愿者担心影响课业,学校专门组织同学作为“志愿者的志愿者”,帮他们记笔记、后期辅导课程,解决了后顾之忧。

志愿|他们的微笑,将是北京冬奥会最好的名片
文章插图

11月“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期间,“小闭环”内的志愿者站在自己的岗位上。 (受访者供图)
在和志愿者交流中,赵积斌总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表达自己成为一名冬奥志愿者的幸运,也会在不经意中宣传很多冬奥小知识,以及志愿服务的理念。
在有关志愿服务的描述中,这是一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行为,但在张天晴看来,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收获的是莫大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11月“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赛最后一天临近结束时,带队老师和小组的十几名志愿者围坐一圈,交流复盘。
【 志愿|他们的微笑,将是北京冬奥会最好的名片】“其实大家认识还没几天,但是一起做志愿让大家很快熟悉起来。”张天晴说。她记得,那天的氛围很温馨,一名同学袒露心声:那段时间学校考试多、课业压力大,也没有几个能说话的人,情绪一度十分低落,来到冬奥场馆做志愿的这一周,却一下子收获了很多幸福和快乐,整个人重新有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