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是如何创立闽国政权的?王审知在位期间有哪些事迹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审知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祥卿,王潮、王审邽之弟 。唐咸通三年九月生于光州固始县 。系东晋名相王导第十七世孙,武则天宰相王方庆第六世孙 。史载,王审知身长七尺六寸,面色紫润,方口高鼻,从军后常骑白马,军中号称“白马三郎” 。王审知勇略兼备 。唐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审知奉大哥王潮之命,与族兄王彦复一起,指挥部队攻打范晖所据的福州城,经一年余苦战,终克榕城,确立了王氏统治全闽的局面 。景福二年九月,王审知被授以福建观察副使,协助大哥王潮掌管军政 。王潮病,命其权知军府事 。及王潮殁,审知便请二哥王审邽从泉州刺史任上来福州主政 。审邽以审知治闽有功,坚辞不受 。无奈,王审知“乃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 。”光化元年(898年)三月,唐授审知为福州威武军留后,兼检校刑部尚书 。同年十月,唐授王审知为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 。光化三年(900年)二月,唐加授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右仆射,俄改光禄大夫,检教司空,特进检校司徒 。天复年间(901—904年),唐昭宗在凤翔为王审知御赐《朱昭》,授予其“自三品皆得承制除授”的特权 。天佑元年(904年)四月,唐遣左拾遗翁承赞为册史,加王审知为检校太保,封琅邪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后梁太祖朱温加王审知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继而于翌年进封王审知为闽王 。
王审知自公元885年随兄进入福建,至其去世,在闽共历39年,其中在榕32年,主政全闽达29年 。王审知作为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的开创者,继承兄之未竟事业,荜路蓝缕,艰辛创业,发展经济,弘扬文化,内兴邦国,外安睦邻,为闽国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显赫功绩 。为此,《旧五代史》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为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
五代前,福建地处东南辟壤,人才匮乏 。王审知主政后,“怀尊贤之志,宏爱客之道”,利用中原战乱、士民流亡的机会,从内地广聚人才,使之为振兴闽地服务 。一时间,“四方名士,万里咸来” 。在这批避乱闽地的中原士大夫中,有唐朝宰相王抟之子王□ ,唐朝宰相杨涉从弟杨沂,唐乾宁知名进士徐寅等,“皆依审知仕宦” 。他们向王审知谏言介绍唐朝的典章制度和职宦制度,为构建五代王闽政权的上层建筑、传播中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王审知还从当年随其兄弟三人一同入闽的诸公中,选了一批治国人才,委任他们为地方长官,如颜仁郁、邹勇夫、张睦、詹敦仁、邹馨、袁昭、邓琚等,后均成为当地政治、经济的决策者,他们带领入闽的移民,开发垦植,造福一方 。据史料统计,中原士民随三王入闽者计有万余人,有72姓之多 。郑成功、施琅、林则徐等,均系当年随三王入闽者的后裔 。更为难能可贵者,王审知不仅重用中原籍的人才,对福建本籍的人才亦大胆提拔,委以重任 。如翁承赞归闽后被王审知举为相辅,陈峤被委任大从事,黄滔被委任节度推官,等等 。王审知这种举才不避亲疏、勿论乡党的宽阔胸襟,赢得了广大有识之士的由衷佩服与拥戴,黄滔曾感慨道:“闽人任闽中机要人员,自审知始 。”翁承赞等人不辱使命,竭力为闽王效力,如兴办四门之学之举,即是由他倡议,得到王审知采纳的 。此举既行,便为闽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
王审知兄弟出身农家,饱经战乱,深知民间疾苦 。执政之后,即以恢复发展经济为其施政纲领,着意安定民生,造福于民 。王审知深知农业乃立国之本,为了发展农业,在山区,他鼓励农民开荒垒梯田,使“草莱尽辟”;在沿海,则围垦造田,使福建的耕地面积得到较大的增加 。减轻农民的赋税,是发展农业的重要一环 。为此,王审知决定:凡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 。由于减轻了农民负担,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了“夜半呼儿趋晓耕”的勤于农事的现象 。为了发展生产,王审知还派兵造堤营田,在各地兴修水利 。如在福州疏浚西湖40里,溉田无数 。此外,长乐、福清的海堤,连江东湖和晋江六里坡,南安自家陂与九溪十八坝等,均系当时建造的著名水利设施 。经过十数年的努力,福建民众“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王审知还设“百工院”,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在闽地加以推广 。当时,泉州的丝绸纺织,德化和泉州碗窑的陶瓷,安溪、建州的茶叶,福州、安溪的炼铁,尚卿的冶银,宁化的铸铅等,均已成为特产,除自用外,还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与贡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