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哈士奇多年( 二 )


这里多说一句 , 跟驴马结合出来的驴骡(驴生的)或者马骡(马生的)自带染色体缺陷 , 无法繁育下一代不同;任何品种的狗和狼都能任意啪啪啪(只要不是体型相差太大的那种) , 而且均可以生出健康并拥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
在狼和狗不断“结合”的后代的后代中 , 楚科奇狗(哈士奇)顺利脱颖而出 , 它们中等身材 , 饭量不太大(这个很重要) , 无体臭且耐寒 , 体格健壮 , 非常适应极地的气候环境 。
当然 , 这时的楚科奇狗可不是被作为成宠物圈养的 , 而是用作了人类的工作伙伴 , 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 , 他们拉雪橇、参与大型捕猎活动、保护村庄、引导驯鹿 , 为人类守卫家园 。
哈士奇第一次被外界认识 , 还得等到18世纪末 。
一艘开往荷兰的日本货船遭遇暴风雨漂流至勘察加半岛 。
在岛上的楚科奇人部落 , 船员们惊讶地发现 , 哎呦 , 地球上竟然有这么棒的狗狗——不但能背重物还可以拖拽雪橇 , 劳动能力相当强 , 而且 , 长得还挺精神 。
但是 , 要等楚科奇狗真正走出西伯利亚 , 还得再过一百多年 。
1909年 , 沙俄帝国的皮毛商人William Goosak带着一队楚科奇狗来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个叫做Nome的小镇 , 参加了一场狗拉雪橇比赛 。
赛场上 , 楚克奇狗表现十分出色 , 以超快的速度和坚韧的毅力吸引不少当地狗拉雪橇爱好者的眼球 。此后 , 这个拥有小而紧凑身材的漂亮犬种 , 开始在北美流行 。
20世纪初 , 正在工作的哈士奇们
按照狗子的来源地 , 它被命名为Siberian Husky(西伯利亚哈士奇) 。
对了 , 被誉为“雪橇三傻”之一的阿拉斯加 , 跟哈士奇确实有很多共通之处 , 但直到20世纪初哈士奇被引入北美之前 , 这两者长期以来却生活在白令海峡的两边 , 分属两大洲 。它们的主人分别是楚科奇爱斯基摩人和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 。
跟阿拉斯加比 , 哈士奇体积更小巧 , 毛色更紧致 , 狼的习性和特征也更明显 , 在“狗群”里 , 显得非常有个性 。
如今的哈士奇 , 早已经把阿拉斯加当“家”了 。
通过Nome小镇的比赛 , 哈士奇开始受到军方的注意 , 并于几年后 , 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5年12月 , 四百多条来自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雪橇犬抵达法国 。这些狗子们受过专门训练 , 要执行的任务是为西线孚日山区的法国军队运送给养 。
这时的孚日山区已经大雪封山 , 由骡子和马运送的给养经常无法按时抵达 , 官兵们饥寒交迫 , 造成了大量非战斗型减员 。
孚日山区位于法国北部城市阿尔萨斯 , 就是咱们熟知的《最后一课》当中普法战争后割让给德国的两座城市之一
哈士奇们被分成六十个小组 , 每一组有七到九条狗和一架雪橇 。
一架狗队雪橇每次可载三百到四百公斤 , 每天可走四十公里 , 时速相当于当时的一辆轻型坦克 。
到了夏天大雪褪去的时候 , 也没让它们闲着 , 狗子们又被带到了铁路沿线 , 用来在铁轨上继续拉车 。
此后 , 它们为西线盟军运送了大量给养、弹药和伤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