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时间都是明朝的特务机构,为什么锦衣卫害怕东厂?

在明朝 , 特务机构特别多 。
知名的有两个 , 一个是锦衣卫 , 一个是东厂 。
但是在明朝的历史上 , 锦衣卫却害怕东厂 , 锦衣卫的老大见到东厂厂主竟然要下跪 。
这是为什么呢?
锦衣卫和东厂的建立 , 和明朝的两个皇帝有关 。
锦衣卫是朱元璋建立的 。东厂是朱棣建立的 。
爷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怀疑一切 , 这两个特务就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建立的 。
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 。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 , 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 , 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 。朱元璋改革禁卫军 , 建立了12个亲军卫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 , 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 , 很少由太监担任 。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 即一部分是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 , 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 。这些人虽名为“将军” , 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 , 传递皇帝的命令 , 兼做保卫工作 。
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 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 , 虎背熊腰 , 而且中气十足 , 声音洪亮 , 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 , 对人有一定震慑作用 。锦衣卫中负责“巡查缉捕” , 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 。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是用来做仪仗礼仪 , 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 , 认为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不好用 , 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 , 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 , 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 , 拥有自己的监狱 , 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 , 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 , 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 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 , 被称为“缇骑” 。缇骑的数量 , 最少时为1000 , 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 。
锦衣卫的指挥使利用职务之便 , 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 , 既打击异己 , 又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 , 所以在明朝 , 朱元璋利用锦衣卫打击异己 , 杀戮了很多功臣 。
有句话说的好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后 , 就得利用另外一伙特务了 。
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 , 朱棣一直担心帝位不稳 , 一方面 , 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 , 另一方面 , 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他并不十分支持 。为了巩固政权 , 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 , 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还不够用 , 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 。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 , 一些宦官出过很大的力 , 如著名的郑和、道衍等人 , 所以在他心目中 , 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 , 而且他们身处皇宫 , 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
就这样 , 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 , 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 , 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 , 因此被命名为东厂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 , 与锦衣卫均权势” , 起初 , 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 , 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 , 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 , 但到了明末 , 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 , 也称厂主和厂督 , 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 。除此以外 , 东厂中设千户一名 , 百户一名 , 掌班、领班、司房若干 ,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 , 役长相当于小队长 , 也称档头 , 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