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人冬天都是穿什么御寒的吗?

数九寒冬之际 , 现代人有羽绒服等各种各样的冬装御寒 。古人冬天穿什么御寒?从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裘”字可见 , 古人最早是穿毛皮衣服来御寒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裘 , 皮衣也 。”古人还称“裘”为“皮裘”、“裘衣”、“毛裘”、“毳裘”、“卉裘”、“亵裘”、“英裘”、“羔裘”、“狐裘”、“貂裘”、“吉光裘”……
古人为什么称御寒皮衣为“裘”?《甲骨文字典》:裘 , “象皮毛外露之衣”
冬天穿皮衣 ,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出现 。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条:“裘 , 《黄帝出军诀》曰:‘帝伐蚩尤未克 , 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 , 以符授帝’ 。”另外还有“伏羲作裘”的说法 。
这些传说虽不可靠 , 但并非无稽之谈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裘”字 , 写作 。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释:“象皮毛外露之衣 , 即‘裘’之本字 。”古人为何称御寒皮衣为“裘”?在甲骨文的象形意会之中也能找到答案 。在早期 , 比较讲究的御寒衣物 , 除了丝绵以外 , 主要是动物的毛皮 。到周代 , 着裘装已成为贵族冬日常服 。《诗经》中有多首诗歌提到了这种情况 , 《国风·豳风·七月》称:“取彼狐狸 , 为公子裘 。”唐朝学者孔颖达就此注疏:“取狐与狸之皮 , 为公子之裘 , 丝麻不足以御寒 , 故为皮裘以助之 。”
“裘” , 又称“皮裘”、“裘衣”、“毛裘”、“毳裘” , 是用毛皮原料所制作御寒衣服的统称 , 早期制作时毛外皮内 , “裘”的原始造型就反映了这一制作方法和穿法 。清福格《听雨丛谈》“皮裘”条亦称:“古人衣裘 , 皆毳外革内 , 后世毳内之制 , 未考始于何时 。本朝(清朝)惟外褂之毳向外 , 若袍袄皆向内也 。”
皮裘是一种最原始的服装 , 是古代北方人最普通的冬服 , 后来南方人也喜欢穿皮裘 。清叶梦珠《阅世编》称:“自顺治以来 , 南方亦以皮裘御冬 , 袍服花素缎绒价遂贱 。”
古人冬天穿“裘”有什么讲究?
《明史·舆服志》:商贩仆役倡优“不许服用貂裘”
古代的裘衣有比较粗劣的 , 也有非常讲究的 , 穷人富人的裘衣有天壤之别 。《大金国志》记载:“至于衣服……又以化外不毛之地 , 非皮不可御寒 , 所以无贫富皆服之 。(富人)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貂皮或羔皮为裘 , 或作纻丝絁绸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裘”称:“凡取兽皮制服统 , 名曰裘 。贵至貂、狐 , 贱至羊、麂 , 值分百等 。”
狐皮是古阿拉伯人眼里最好的御寒衣物 。公元8世纪 , 阿拉伯帝国的领袖(哈里发)为了分辨出不同动物毛皮保暖性能的优劣 , 将几个容器灌满水 , 外面分别包裹上不同的毛皮 , 放在寒冷的室外过夜 。第二天早上 , 其他的容器都结冰了 , 只有包裹着黑狐皮的容器例外 。
比狐皮更好的是貂皮 , 貂皮大衣为什么珍贵?除了貂皮获之不易 , 貂体形小 , “一貂之皮方不盈尺 , 积六十余貂仅成一裘”外 , 其保暖性更出色:“服貂裘者立风雪中 , 更暖于宇下 。”貂皮还有保健作用 , 《天工开物》称:“眯入目中 , 拭之即出 , 所以贵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