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盘点:历史上五花八门的另类状元

在中国历史上 , 历经千年的科举制度 , 造就了数百名状元 。这其中有摔跤摔出来的状元 , 有驸马状元 , 皇子状元……在有史可考的777名状元中 , 大多数是靠寒窗苦读得来的 , 但也有一些状元 , 或身份特别 , 或高中方式特殊 , 他们属于科举史上的另类状元 。
网络配图

一天三顿吃馒头的状元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 , 是江苏铜山人李蟠 。他家境贫寒 , 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 , 便带了30个馒头 。每天早中晚 , 顿顿吃馒头 。开考那天 , 别人都交卷了 , 他还没答完 , 急得满头大汗 , 一直写到四更天 。一天三顿吃馒头 , 不仅是一种心志 , 而且是一种能力 。难怪康熙皇帝听说以后 , 会钦点其为状元 。
鸭蛋状元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 , 家里很穷 。34岁时 , 想进京赶考 , 找岳父去借路费 。岳父见他衣衫褴褛 , 连客厅都没让他进 , 只给了他两个鸭蛋 。岳父家的仆人可怜他 , 偷偷给了他一点钱 。没想到 , 这个黄士俊竟然高中状元 。后来他以“鸭蛋”为题 , 写了一篇文章 , 送给岳父 , 其中很多警句广为流传 。
抓阄得来的状元
崇祯皇帝即位后 , 很想有所作为 。崇祯元年 , 即开科取士 。殿试后 , 阅卷大臣精心挑选了前36名的卷子 , 呈给崇祯审定 。但崇祯怀疑凭自己的眼力未必能选出贤才 , 于是焚香祷告上天 , 请求赐给真才 。然后将这36名进士的名字抄下 , 做成阄儿 , 放入罐内 , 再用金筷子去夹 。结果夹了三次 , 都是刘若宰 , 因此就定刘若宰为状元 。
网络配图

因名而就的状元
清乾隆五十四年乙酉科开考时 , 乾隆皇帝已经79岁高龄 。年龄问题成为他主要的心理负担 。殿试后 , 阅卷大臣将前十名的卷子呈送他审定 。当乾隆看到第十名时 , 见其人名叫胡长龄 , 不免心中一动 。“长龄”两字 , 不是意味着长命百岁吗?于是大笔一挥 , 钦点胡长龄为状元 。以名字取状元 , 堪为千古笑柄 。无独有偶 , 清光绪二十九年 , 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 。这一年的殿试中 , 主考官们发现应试举人中有个叫王寿彭的 , 寿彭是寿比彭祖的意思 , 彭祖是传说中的老寿星 , 活了800多岁 。为讨慈禧欢心 , 考官们决定拟王寿彭为第一名 , 呈太后审定 。果然慈禧见了这个名字很喜欢 , 很顺利就钦点他为状元 。
值班值出来的状元
毕沅在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 , 在那年的4月25日晚 , 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 。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 , 准备参加4月26日举行的殿试 。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 , 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 , 有望夺魁 。你书法不行 , 就别做非分之想了 , 替我俩代劳吧 。”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 , 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 , 就答应了 。
当夜 , 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 , 毕沅详加研读 。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 , 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 。毕沅胸有成竹 , 挥笔立就 。开榜结果 , 毕沅高中状元 。储重光中了榜眼 , 童凤则列二甲第六 。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 , 无不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