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大一新生到底该


大学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大一新生到底该

文章插图
大多数从学生会中退出的同学们都对学生会有着质疑和否定的倾向,关于参与学生会是否有用的讨论也在每个学年的下学期末变得更为热烈 。在学生会两年,审视自己过去的经历,忍不住想聊聊这个话题,给一个标题党风格的论断:学生会不是没用,但确实也没什么用 。
学生会是有用的 。在我看来,我认为学生会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在于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你输送廉价的成就感 。
我们为什么需要源源不断的成就感?因为大学和中学不一样,中学相比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学生活有一个稳定的支柱,可以给你源源不竭自我肯定的支柱,那就是成绩 。不管是一次月考成绩的上浮,还是写出了一篇标准的考场作文,亦或是做完一张数学卷子,都能够轻易的获得反馈,获得肯定和继续向前走的力量,因为你做的这些都可以通往一个看得见的未来,那就是高考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周围人的大一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怀念高三的内容 。而大学却不一样,它是人生很特殊的一个阶段,在大学的我们拥有已经成人的自由与权利,却不需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义务,你所做的就是为你的未来做准备 。那么说实话,谁也不知道未来通向何方 。你会犹豫,挣扎,反复质疑自己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必要的,你会发现或许过了很久都没有拥有如愿以偿的获得感 。
大学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大一新生到底该

文章插图
【大学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大一新生到底该】学生会究其本质上是一个群体,人总是在群体当中寻求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自我强化感的,在一次项目中,你和学校的各个部门接触打点流程,似乎掌控一切;你给部门的学弟学妹布置任务,对策划、总结,宣传稿的要点事项说的头头是道;你和那些商家谈笑风生,几千几万块钱只不过是几杯酒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学生会积累下来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很容易完成一个一个项目,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持久的接触与互相帮助使得我们和更多的人成为朋友,互相宽慰,获得成就感,继续寻找方向继续前行 。
但是学生会也没什么用,正如学生会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成就感,但它却是廉价的 。
我有一个学长,成绩中游,大一大二因为在自己院会参加了几个效果还不错的活动,很受到学工老师的赏识 。于是大三成功当上本院的学生会主席 。和他关系不错,经常听到他和我分析他们学院各个老师之间的势力对比,院长和老师,教授之间的矛盾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知我嘴严,也有时评价一下学生会的同事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略带兴奋的告诉我他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是如何游刃有余,着眼细节,让每一个自己身边的人都感到满意 。我能看到他是由衷的高兴,大三一年,在学生会活动中忙忙碌碌每天都非常充实 。只是大三过去之后,马上面临未来的抉择,原本就倾向于做学术准备保研的他因为大三几门专业课成绩略低,绩点落了下来,不得已只能选择支教一年换取免试读研的机会 。
说学生会的经历给我们提供的是廉价的成就感,是在强调学生会提供的这种成就感并不等同于实际的成就 。这个组织丰富的资源积累和官方的扶持很容易给你提供水到渠成功成名就的错觉,而和商家的觥筹交错大大强化了你自以为快人一步了解社会的自我麻醉,而在落后的官僚倾向的科层制组织形式中,你指挥学弟学妹落实一件件工作更是给你一种手握权力,挥斥方遒的迷幻感 。我们很容易陷入日复一日重复工作的怪圈,将整片整片时间花费在待人接物,左右逢源的琐碎事务上 。